第281章 鐵馬重工和金牛工業集團(1 / 2)

種地可就不一樣了,東北一年隻收一季農作物,除了春耕和秋收之外,其他時候對勞動力的渴求度並不高,因此,農場從來不會雇傭很多正式職工。

隻有在特定時分才會大量地雇傭臨時工來工作,按天結算,忙完之後,再把人遣散,所以,生活在東北的打工人很難通過種地來實現財富積累。

想掙錢,但是在本地沒有工作怎麼辦?那就隻能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找口飯吃了……

他們這麼一走,等農忙的時節缺人咋整?沒辦法,就隻能上機械化設備了唄!這不,市場就這麼誕生了!

而東南沿海呢,則是完全不同的市場邏輯,說是東南沿海,其實準確地講,主要就是江浙地區了。當時有個說法,得兩淮者得天下!

江浙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國內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從南宋時期起,就是曆代王朝錢糧賦稅的來源重地。

這個地區老百姓的人均收入也比全國其他地方多很多,經濟發達,而且又毗鄰滬市這顆頂級的東方明珠,往後隻會越來越富。

大城市會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吸引人才和勞動力湧入,江浙地區的農村也會麵臨人口流失的情況,但是跟東北等其他地方的區別在於——有錢。

包產到戶在江浙一帶實行得最快,落實得最好,老百姓私有化財產很多。不像是魯省,很多地方直到去年才實現包產到戶,差距可想而知。

如果說,東北的農場可能會以集中製采購的形式來兜售農用車,那麼零售製的模式一定會在江浙地區實現!

放眼全國,除了江浙地區之外,任何地方的農民口袋裏都掏不出能自主購買農用車的錢,別說收割機和播種機了,就連最基本常見的拖拉機都很難買上。

在全國其他地區省份還在到處找“萬元戶”宣傳的時候,人家那邊都已經開始衝擊“十萬元戶”“百萬元戶”了!

所以,在沈臨風的預設市場框架裏,兩浙和東北是重中之重!必須在九零年之前,實現對兩地市場的“攻占”!

其他地方的市場都可以丟,唯獨這兩塊地方決不允許讓出去!

說句不好聽的話,哪怕是丟了魯省、天海、甚至金牛縣,沈臨風也不在乎,必須得死磕這兩地!

“不得不承認,你的野心很足,看得夠長遠,跟你這樣的人合作,我真的是太喜歡了。”劉德望很滿意沈臨風的彙報工作。

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完美。“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你起的品牌名字——鐵馬重工!”

“這個名字一聽就感覺更有力度,鐵馬,鐵馬雄師!好名字,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好,很好,很有意境感。”

就知道,不會有人會不喜歡這個名字的,其實,就連沈臨風自己,也非常喜歡自己取名時的神來之筆。

當這個新品牌名字上報到楊銘山和王德發那邊的時候,兩人均是毫不猶豫地直接批準通過。金牛縣第一化工廠出品的鐵馬重工!一聽就感覺很有味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