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紀改天地會為添弟會,蒙騙乾隆皇帝,隻是一時權宜之策。俗話說: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紙裏包不住火,遲早是要露出馬腳的。
十一月初,總兵柴大紀北巡來到台灣的彰化縣,理番同知俞長庚請求柴大紀大人駐留下來統兵指揮鎮壓起義軍林爽文。
柴大紀沒有答應俞長庚的請求,心想,小小的匪寇林爽文,一個捕快出身的匪首,能有多大能耐,用得著我堂堂的總兵大人親自出麵坐鎮指揮,鎮壓匪寇。外人聽了,豈不可笑。你們也太小瞧我了,“殺雞焉用宰牛刀”,這也太抬舉林爽文了!
柴大紀總兵回到郡裏後,派遊擊耿世文領兵三百名,和台灣知府孫景燧一起去彰化縣鎮壓林爽文的起義軍。
彰化縣知縣俞峻為了搶頭功,就派衙役楊振國前去拘捕林爽文。楊振國自不量力,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對付一個小小的匪寇林爽文,就像捉拿一隻小雞那麼容易,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衙役們前去拘捕林爽文。
當楊振國耀武揚威地闖進村,抓捕林爽文時,村裏卻空蕩蕩的,闃無一人。林爽文唱了個空城計。
楊振國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剛要帶人撤離村子,呼啦啦地村子裏出現了二百多號天地會的人,好像他們是從地下冒出來似的,把楊振國的人團團圍住。
楊振國一看這個陣勢,腿都嚇軟了,哪裏敢和天地會的人拚鬥,命令手下舉手投降。
俞峻搶頭功沒成,反而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把自己的衙役也送給了林爽文。
知府俞峻聽到楊振國投降的消息,再也不敢派人貿然前去捉拿林爽文,也不敢派人去救楊振國,坐等柴大紀派的遊擊耿世文到來,一同前去捉拿林爽文。
十一月下旬,柴大紀派的援兵耿世文到了彰化縣,俞峻就協同耿世文,親自率領清兵六七百人,直撲大墩而去。
這次,俞峻和耿世文是成竹在胸的,認為捉拿林爽文是甕中之鱉,輕而易舉的事。因為根據內線的消息,林爽文就窩藏在大墩,他們劫掠了其他會社的財物,搭建帳篷,打造軍器,占據民房,準備揭竿而起,反清複明。
俞峻和耿世文率領隊伍來到村子前,兩個人商議了半個晌午,也沒有決定下來誰先帶人衝進村子裏去抓人。其實,這兩個人誰也是貪生怕死之輩,誰也不願意前去先送死。
商量來商量去,合議來合議去,結果是誰也不願進村去抓林爽文。最後,俞峻說:“耿將軍,想當年三國時期,孫劉聯軍攻擊曹操,赤壁大戰采用的是何計策?”
耿世文聽了,心想,這個俞峻,貪生怕死的狗東西,自己不敢進村去抓林爽文,又不好直接說出來,卻想出這樣的一出損計,竟然要火燒民房。
耿世文想,林爽文是他管轄區域內的平民百姓,我隻是前來協助他抓林爽文的。他倒好,反客為主,讓我去承擔責任。真是狡猾!我不去。
耿世文說:“俞知縣,你的這個計策好是好,可是燒毀民房後,朝廷追查起責任來誰負責?”
俞峻說:“耿大人,這個你不用操心,隻要我們做的妙,不會出漏子的。用不著承擔任何責任。”
耿世文說:“俞大人,話雖這麼說。可是上麵追究起來,我們總得有個充足的理由和借口吧,不然我們怎麼為自己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