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朕想出去走走(1 / 2)

台灣戰事已經使乾隆皇帝心力交瘁,心中一度襲來一股難以名狀的無名之火。他感覺到自己老了,真的有點力不從心了。就連朝中的大臣也好像不願意和他多說話了。他感到有點孤獨。想到這些,心中湧起一陣悲涼感。

唯有心愛的和珅還能替他分擔點憂愁,乾隆皇帝自己也弄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的大臣就是眼裏揉不下沙子,見不得他對和珅好。

雖然大臣們嘴上不說,但是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他喜歡和珅,大臣們心裏都有一些嫉妒,就是沒有在言語上說出來罷了。

和珅有什麼不好,他們為什麼就不能容納和接受和珅?不就是平日裏和珅喜歡嘩眾取寵,討我歡心。可是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大家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戰死,這樣的情形確實有點慘烈悲壯,但是大家都推崇。可是對於和珅這樣做事幹練,為人處世圓滑的大臣,人為什麼又不歡迎呢?可是朕卻非常喜歡他。

乾隆皇帝看著坐在大殿裏的大臣們黯然傷神,一言不發。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就是他和和珅在演雙簧,你方說罷我方登場,其他大臣都是緘默不語。

乾隆皇帝心想,難道你們都是吃幹飯的,拿著朝廷給你們的俸祿,你們不做一點兒事,對得起朝廷發給你們的俸祿嗎?

他似乎感覺到,朝中的大臣們都因長期處在和平年代,精神已經懈怠和懶惰,精神上缺乏一種激進勇氣。

不要說別的大臣,就連一向勇猛威武,驍勇善戰的軍機首席大臣阿桂,也在說話和做事方麵變得唯唯諾諾,畏縮不前了。

就拿今天來說,他始終坐在離自己最近的位置上,卻一言未發,保持沉默。

一班老臣也變得木訥不言,老氣橫秋,毫無精神狀態,似乎都對朕有疏遠的跡象,不願意和朕多說話,不願意給朕提意見,不願意在朕的麵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乾隆皇帝越想越生氣,越想越有種無名之火冒出來,可是他還是盡力壓下去了,現在不是自己發怒的時候。

乾隆皇帝似乎感到一陣巨大壓抑感向他襲過來,他似乎感覺到呼吸都有點困難和不暢通了。

他黯然失色地說:“朕想出去走走。”

幾位大臣相互對視了一下,沒有發聲。隻有阿桂一個人站起來躬身說:“萬歲爺不必操勞過度,一定不要費神勞力,台灣戰事還有我們這些大臣在考慮想法子哩,臣鬥膽保薦一人赴台......”

乾隆皇帝擺擺手說:“阿大人不必說了,台灣的事暫且放一放,朕首先想治治黃、任二人,嚴飭軍紀,以儆效尤。你是首席軍機大臣,就按照朕在柴大紀奏折中的批示執行吧!”

乾隆皇帝一行人來到了香山行宮的東宮門,站在廊下朝西望去,眼前的山林風光與皇宮內的風光大相徑庭,迥然不同。

香山是金、元、明、清曆代皇帝的行宮,它以美麗清秀的景致,養年宜人的氣候聞名遐邇。

這裏又有很多名勝古跡,如香爐峰、永安寺、古老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確實是皇家貴族悠閑遊玩的好地方。

聽說乾隆皇帝要來香山行宮,香山行宮的總管太監早就準備好了皇上要喝的禦茶,皇上要吃的禦點,還有皇帝下榻休息之處也早已被收拾停當,伺候的宮女各就各位,靜等皇上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