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調侃完和珅,和珅並沒有生氣。
和珅說:“謝謝阿大人的抬舉。有句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我隻不過是經常跟隨皇上巡遊,常侍奉在皇上身邊,處處留心跟皇上學的。皇上曾多次告誡我,要向阿大人學習,阿大人學富五車,知識淵博。我向阿大人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以後還希望阿大人不惜賜教。”
阿桂聽完和珅的話,說:“和大人真是高看阿桂了。阿桂隻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根本沒有和大人說的那樣好,什麼知識淵博,什麼學富五車。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向和大人學習的地方還多著哩。盡管我年輕的時候走遍大江南北,而我的知識不及和大人的十分之一。唉,不提了。搖手休問當年事。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了,老朽木一塊,不中用了。”
和珅說:“阿大人,古人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三國時的曹操也曾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阿大人現在正是經驗最豐富的時候,正是為國家獻計獻策,發光發熱,效力國家的時候,怎麼能這麼悲觀失望哩。‘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阿大人,振作起來,為國發揮您的餘熱吧。”
阿桂一聽和珅的話,心裏暗暗想,我都這把年紀了,老骨頭了,你還要我為國效力,發揮餘熱。你和珅也真能說,你也不臉紅。不過,阿桂並沒有把自己心裏的話說出來。相反,他怒懟了和珅。
阿桂說:“和大人,我是老了。不過和大人,我覺得我的一生確實是為大清帝國貢獻了自己的一生,我沒有虛度自己的大好年華,更沒有愧對皇上,也沒有愧對天下的老百姓。即使自己以後一命歸西,也是坦然而去,沒有虧心的地方,不會被後人戳脊梁骨的。”
阿桂的一席話,說得和珅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不知如何怒懟阿桂。
阿桂又說:“人不服老不行啊。人一老就喜歡回憶往事。和大人應當謹記圖欽保是如何死的?”(注:在平定青海叛亂中,海蘭察與圖欽保出征,海蘭察繞山而進,殲滅叛軍伏兵,但圖欽保卻不幸被困在山中,最後圍困而死,這是由於和珅的指揮失誤造成的,故和珅不願提及此事。)
說起圖欽保的死,和珅再也掛不住臉麵,臉上一陣熱辣辣地感覺,仿佛被人用鞭子抽著,生疼生疼的。
和珅端著帽子,帽子上的紅色花翎在微風地吹拂下,輕輕地顫抖著。和珅站在那兒,臉繃得像三九天寒冬裏撈起的冰塊,沒有一點兒溫度和笑容,又像戲文裏的千歲爺,正挨著皇上的訓斥,有種說不出的恐懼。
和珅尷尬地從阿桂那兒走過去,再連一句話都沒有說。他走進轎子,讓轎夫抬起轎子,直奔乾隆皇帝的寢宮而去。
此時,乾隆皇帝正在寢宮外麵滿腹惆悵地踱步徘徊,內宮太監進來稟報說:“萬歲爺,和大人在院門外恭候。您見還是不見?”
乾隆皇帝一聽說和珅求見,立刻心情好了許多。他說:“讓和愛卿在書屋等朕,朕馬上過去。”
乾隆皇帝在東暖閣的書房裏接見了和珅。乾隆皇帝與和珅談了許多,談了很久,兩個人的共同語言太多了,要不是礙於各自的身份,還有地位的懸殊,他們也許可以從早晨能夠傾心暢談到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