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乾隆皇帝老眼昏花了嗎(1 / 2)

常青在給乾隆皇帝的奏折中說:“他到達台灣後,固守府城,堅壁清野,林爽文匪寇聞風而逃。他們正在積極訓練士兵,演練排兵布陣,準備隨時做好剿滅林爽文匪寇的戰爭。林爽文的副帥莊大田率領匪寇前來攻打府城,我率領軍隊奮起反抗,多次打敗來犯的敵人,而且乘勝追擊,打死打傷匪寇兩千餘人,繳獲匪寇槍炮許多,抓獲俘虜五十多人。”

“賊寇在我大清軍隊麵前,膽戰心驚,不戰自敗。還有一些懾於我軍氣勢,反水投誠。其中一個叫莊錫舍的賊寇頭目,他帶領所屬兩千餘人悔罪投誠。他投誠後又積極參與到剿滅林爽文匪寇的戰爭中,而且士氣高昂,作戰勇敢。現在戰爭形勢對我方非常有利,解除諸羅之圍指日可待,平息台灣戰亂也為時不遠。”

乾隆皇帝看完常青的這個奏折後,龍顏大悅,喜不自勝,立即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召開慶功大會。

在慶功大會上,乾隆皇帝連連誇讚常青作戰勇敢,指揮有方,一開始就派常青作為大將軍去台灣督師作戰,就是正確的選擇。

乾隆皇帝一番慨歎後,立刻頒布嘉獎令。

乾隆皇帝在嘉獎令中說:常青指揮有方,能夠預先設法防範,相機堵剿,籌劃調度,俱合事宜,雖然他年過七十,可是尚能勇敢作戰,實乃忠誠可嘉。

常青剿匪林爽文的好消息使乾隆皇帝非常高興,他不但誇獎了常青,還順便誇獎了和珅和阿桂,說他們推薦人選正確,能夠在國事麵前,直言不諱,出謀劃策,頗有見地,值得肯定,希望他們以後能夠再接再厲,為國家獻言獻策,也希望其他大臣向他們二位大臣學習,能夠做到直言不諱,為國獻計獻策。

乾隆皇帝的一席話把滿朝文武百官說得心悅口服,五體投地。

年邁的阿桂聽完常青的奏折,又聽了乾隆皇帝對常青的表揚,真是哭笑不得。

隻要是明眼人,都能聽出來,這個奏折裏麵水分大得很,可是乾隆皇帝卻看不出來,真是老眼昏花了。

可是阿桂也不好當著乾隆皇帝和其他大臣的麵說出來,隻能獨自苦笑了一下。現在阿桂不能對常青的這個充滿戰績輝煌的捷報說三道四,他隻能靜靜地等待乾隆皇帝自己頭腦不發熱,冷靜下來看出常青奏折的破綻再說。

阿桂翻來覆去權衡利弊,覺得自己還是不能說出來。他是一個忠誠的大臣,他得為國家社稷的安定局麵考慮,否則不然的話,偌大的大清帝國誰去維係這動亂之秋,不能因為台灣之亂就攪亂這個大清帝國。

當乾隆皇帝對阿桂投來讚許的目光時,阿桂隻是低頭說道:“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乾隆皇帝當即頒布諭示:獎賞常青大將軍禦用扳指一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兩對,以及庫銀五千兩,香珠四顆,香袋八隻,宮扇四柄。

賞常青的兒子筆帖式喜明為刑部三等侍衛,馳驛台灣省親。真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另外,乾隆皇帝還對其他有功將士頒發了嘉獎令和獎品,進行加宮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