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匆匆忙忙趕來告訴和珅,說:“年關臨近,京城裏米糧價格卻急遽上漲、我們的糧庫卻存糧極少,不知如何是好?”
和珅一聽京城裏米糧價格上漲,就急急忙忙趕去稟告皇上。
和珅到了皇宮,見了乾隆皇帝,上奏說:“啟稟皇上,現在時近歲尾,真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各地米糧價格卻急遽上漲,北京城裏尤為嚴重,銀錢貶值,百姓不堪重負。各地糧商囤積居奇,老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如果不采取緊急措施,整治社會米糧價格問題,恐怕引起饑荒,影響社會穩定,不利於國家安定團結。”
除了和珅,劉墉也了解到了臨近年關,京城裏米糧價格猛漲的事情。他也前來上奏乾隆皇帝,說:“皇上,近日米糧價格上漲,糧店米糧堆積如山,卻又不肯出售,老百姓叫苦兩天。朝廷應該采取措施,控製物價,下令各米糧店按照朝廷規定的社會價格,出售米糧,防止百姓挨餓受凍,引起社會動蕩。”
乾隆皇帝聽完和珅和劉墉的上奏,也深感這些商人的奸詐和可惡,令人深惡痛絕,就諭示:“此事交於和珅去查辦。”
和珅又奏:“啟稟皇上,臣以為應該頒旨,嚴禁囤積居奇,各米糧店囤積米糧不能超過五十石。”
乾隆皇帝準奏,於是頒旨規定:各米糧店囤積米糧不能超過五十石。和珅的米糧店存米糧隻有四十石,符合朝廷頒布的標準。
可是,乾隆皇帝的聖旨發出後,商人們和王公大臣卻極力反對,不執行這個規定,沒有一個米糧店按乾隆皇帝的聖旨去出售米糧。
隻有劉墉一個人在這件事情上與和珅站在一起,支持和珅。
和珅再一次上奏,說:“啟稟皇上,對於這些不法商人,朝廷應該嚴厲製裁,平抑物價,讓老百姓賣上平價米糧,安安心心地過一個祥和的春節。如果一旦物價得不到控製,百姓春季都過不好,京城必定動蕩不安。臣請皇上恩準,對各糧店進行嚴厲查處,違者嚴懲不貸。”
乾隆皇帝準奏。
和珅領旨後,調來兵丁侍衛,分散到京城裏的各米糧店去,打開米糧店,逼米糧店老板出售囤積的米糧。
大軍到處,哪個米糧店也不敢違抗,隻得打開米糧店,按朝廷規定的價格,平價出售囤積的米糧。
百姓蜂擁而來,爭先恐後地搶購米糧,唯恐來遲了,米糧價格再往上漲,他們買不去,隻得餓著肚子過大年。
當然也有一些大膽妄為的不法商人之徒,他們囤積居奇,暗藏米糧,儲存米糧超過六萬石,不願出售,結果被兵丁們打開米糧店後查出來,最後被貼上封條,封存起來。
和珅又奏乾隆皇帝,把這些封存起來超過六萬石的米糧拿出來減價糶賣。乾隆皇帝恩準和珅的建議。
和珅在這些米糧減價糶賣的同時,又在平民區設立粥場,派專人熬粥,賑濟貧困無助,無家可歸的百姓。
朝廷采取的這些措施,很快平抑了京城裏的米糧價格,使黎民百姓吃上了平價米糧。百姓拍手稱快,大讚和大人英明偉大。
和珅這一次總算做了一回人事,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點讚,獲得了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