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劉墉的奏折成了皇上解悶調侃的笑料(1 / 2)

蘇淩阿判斷“牙梳”案猶如葫蘆生判斷糊塗案,最後是稀裏糊塗的不了了之了。

第二天早晨,總督府大堂的門前出現了了一件新鮮事。原來自以為是的蘇淩阿常常標榜他公正廉明,廉潔自律,大公無私,在大堂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上聯是:愛民如子

下聯是:執法如山

可是,這天早晨,不知誰又在這幅對聯下麵接了一大截,各添了七個字,使這副對聯變成了這樣:

上聯是: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是子

下聯是:執法如山,錢山靠山皆為山

市民們圍著這幅對聯嘁嘁喳喳地議論個不停,嬉笑聲,嘲諷聲不斷。

蘇淩阿看著這副對聯,也是哭笑不得,有苦說不出,隻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他命令手下人去查這個人,查出來後嚴懲不貸。可是,那時候又沒有監控,半夜三更來接長對聯的人,到哪兒去找呢。

作案犯也知道,夜深人靜,幹這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道我,再誰也不知道,當然衙役們的調查也毫無結果。

蘇淩阿隻好作罷。

劉墉看罷對聯,也是忍俊不禁,他覺得接對聯的這個人非常了不起,非常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蘇淩阿的醜惡嘴臉。

劉墉那天陪他一起審理“牙梳”案,就覺得蘇淩阿這個人真的是太昏庸無能了。很難擔當此重任,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他後麵有和珅這個靠山,誰也無法扳倒他。

劉墉問身邊的一位江寧官員說:“你們覺得蘇大人為官如何?百姓對蘇大人有何看法?”

那位江寧官員不好直接對蘇淩阿大人作出評價,就說:“劉大人,下官不好對蘇大人妄加評論,至於老百姓對蘇大人的評價,下官還是略知一二。”

劉墉說:“願聞其詳。”

這個官員說:“劉大人,我就以大街上看到的一幅對聯來回答您的問題吧。”

劉墉說:“也可。”

於是官員便說出了這副對聯。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咋看這幅對聯也沒有啥特別處,也看不出啥意思來。可是對於劉墉這樣的對聯高手來說,一下子就明白了蘇淩阿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位置。

劉墉看罷哈哈大笑,說:“太妙了,確實是蘇淩阿大人的真實寫照。”

這副對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副對聯的意思是::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這回答的很巧妙,還不得罪人。

劉墉把在江寧府的所見所聞,還有蘇淩阿判斷“牙梳”糊塗案的事情寫成奏折,上奏給乾隆皇帝。奏折最後說:蘇淩阿昏庸無能,貪官一個,請皇上治其罪。

劉墉的奏折,很顯然是彈劾蘇淩阿。

和珅接到劉墉給乾隆皇帝的奏折,心裏十分緊張,不知道如何是好。這份奏折是繼續給乾隆皇帝上奏還是私自扣留下來,和珅左右為難。

和珅想如果上奏給乾隆皇帝,蘇淩阿是不是要受到處罰,或者說要受到免職處理,這樣一來,問題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