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3)

老閔接到縣政協的通知,就高高興興地去報到上班了。

說實話,快到點的年紀了,能夠安排到縣級機關領工資,這對老閔來說,也算解除了一輩子的後顧之憂。

組織上雖然沒有給他安排職務,但看在他過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增補他為縣政協的委員,保留他的鄉鎮長級別待遇,在縣政協文史委辦公室給他添了一張辦公桌和一把藤椅。也就是說,從今以後,他就是縣政協文史委不占編製的工作人員了。

烏龍鎮所在的縣本來就不大,縣政協說是縣上的四大領導班子之一,人也少得可憐。在老閔沒有來報到上班以前,文史委就隻有“一個半人”。

“一個人”是已接近退休年齡的一個女同誌,姓楊,喜歡嘮嘮叨叨,卻是一個熱心腸。她見了老閔盡管彼此還不太熟悉,仍然是口無遮攔地向他訴說著自己在縣政協文史委的辦公桌前,付出的大半生精力和心血。她與老閔年紀相差不是太遠,其中的酸甜苦辣老閔也略微體會到一、二。老閔上班後,逐漸了解到,她確實是以她的文弱之軀支撐著縣政協文史委的門麵,她在縣政協工作三十多年,先後出了三十多本文史資料書籍和四十多本文史專輯。可謂多產的編輯,縣政協回贈她的是任命她為文史委的副科級調研員。與她相比較,縣政協一些比她參加工作晚十多年,基本上是混日子的一些同僚們,卻個個比她進步得快,那些人不是“主任”職務,就是帶“長”字號的官員,就是幾個混得比較差的,委屈當上調研員的人,也比她的職級前少了一個“副”字,怪不得她見了老閔,就喋喋不休地訴起苦來。

文史委的另“半個人”,是一個剛從師範大學畢業分配來的小夥子,姓李,年紀不大,精力旺盛。他一半的工作是在文史委給楊大姐跑腿,當當下手;另一半工作是在縣政協辦公室打雜。

老閔上班以後,那個支撐門麵的楊大姐照例要自己掏腰包給新來的同事舉行一個歡迎宴會。楊大姐的家庭負擔很重,她為了給老閔舉辦這頓招待宴會,把給老伴從前買的十元錢一包的“嬌子”香煙換成了五元錢一包的“天下秀”。給讀小學孫子的零用錢由每天三元削減為一元。她自己更是帶頭節減,由過去省掉早餐,變成也不吃晚餐了,理由很充分,是為了減肥。其實她本身就營養不良,與現在人們普遍患的“高血糖”相反,她患有“低血糖”。加之她長期伏案做文字工作,缺少運動,一米六的個頭,年過半百的歲數,體重隻有九十斤,又何須減肥呢?

招待宴會定在周末下班後,在縣政協小車司機老杜的妻子開的“小火鍋”店舉行,其中之意不須明言,除了能夠打點折,少花些錢,還能照顧同事家屬的生意。“小火鍋”店也有“小”的好處,這裏平時難得有幾個客人光顧,今天三張桌子的一個堂子,隻有他們一桌人就餐。好客的楊大姐把“小火鍋”店老板娘的丈夫老杜和文史委的那“半個人”小李叫來作陪。四個人圍一張火鍋桌,正好是一人一桌,顯得倒也寬敞。

隆冬季節吃火鍋,圍坐在熱氣騰騰,紅油翻滾,擺滿了紅、白、黃、綠新鮮菜肴的桌子旁,格外愜意。

楊大姐燙了一片毛肚,放在老閔麵前的油碟裏,端起酒杯對他說道:“老韋呀,我們聽說你過去又當鎮長,又當書記,現在你來我們文史委,屈才了!”

老閔也端起杯子,回敬了她一杯酒,說道:“楊大姐,你在文史委工作了一輩子,我到這裏來,又有啥子委屈嘛?”

老杜嘴裏正嚼著滾燙的鵝腸,見了楊大姐與老閔碰杯,急忙把鵝腸吞下肚子,一手端起麵前的小酒杯,一手提著酒瓶子,站起身來,口齒不清地對老閔說道:“你可能還沒有在我們這種‘小火鍋’店吃過飯呢!來,我們也喝一杯!”

“要得!”老閔連忙把手中的杯子酒杯湊過去,老杜給他滿滿地斟上一杯,倆人對碰了一下,一飲而盡。老閔抹抹嘴巴,對老杜說道:“你不曉得!過去我也是經常和鎮上的司機們一起下飯館,‘打平夥’,今後你有‘飯局’,記住喊我一聲就對了!”

“沒問題!”老杜也抹抹嘴巴,豪爽地對他說道:“隻要你看得起,我這個‘火鍋店’就是你的‘夥食團’!”

小李也不甘寂寞,端起酒杯走到老閔麵前,從老杜那裏拿過酒瓶子,把老閔手中的酒杯斟滿,對老閔說道:“韋老師,我聽說您是個大筆杆子,您來了,文史委今後就可以多出幾本書了!”

老閔連忙與小李對碰一下,把杯子裏的酒喝幹,拍著小李的肩膀,說道:“我寫點會議通知還可以,如果寫文史資料,就要向你和楊大姐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