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族長開口說正事(1 / 2)

第十七章族長開口說正事

李德權在旁邊看見了,連忙製止。

李胡氏給玉兒套好手鐲,笑嗬嗬地摸著她的頭,高興地說道:“再貴重的東西戴在我們玉兒的手上,也不算貴重喲!”

“‘玉兒?李玉福!我的大名叫‘李玉福’!小名叫‘玉兒’喲!”玉兒高興地從李胡氏的懷中掙出身來,一溜煙地跑進裏屋去,向奶奶和媽媽報喜去了。

李載豪和老伴看著玉兒離去的身影,高興地笑了。李載豪給玉兒取完名字,坐在桌子旁邊抽著煙,喝著茶。他見李德權父子倆忙得也差不多了,就把煙鍋子從嘴巴上取下來,拿在桌子邊上敲了敲,煙灰紛紛灑落在地上。

李載豪清清嗓子,開口說起了正事:“今天,我通知族裏的人上來議事,你曉得是為啥子吧?”

“曉得,曉得!”李德權連忙取下口中含著的煙鍋子,側身回答。

李載豪滿意地點點頭,重新裝上一鍋煙,劃根火柴點燃了,吸了一口,吐出一大團煙霧,心情很好地對李德權說道:“曉得就好!你現在就叫你老婆子和你兒媳婦,同我那老婆子到祠堂裏去,把鍋、碗、筷子洗出來,熬兩鍋‘包穀渣稀飯’,等會兒大家到了,喝上一碗,身上也‘熱和’(暖和的意思)些。”

李德權聽了,局促不安地搓起了手掌,他是擔心祠堂糧倉現成的‘包穀渣’不多了,又不好直接說出來。他家住在祠堂邊,他為了避嫌,主動提出不掌管祠堂糧倉的鑰匙,但糧倉的情況還是一清二楚。李家祠堂本來就是當年屯兵打仗抗擊敵人的要塞,供給上百號人吃喝沒有啥子問題,祠堂灶裏鍋碗瓢勺碗筷都是現成的,也儲備得有足夠的公糧,這是李家祠堂幾百年傳下來的規矩,為了防止不測,常年預備在那裏的。隻是這幾年世道清靜了一些,沒有像早年那樣,經常需要派人上祠堂來駐防,所以也就沒有把糧食加工成細糧,這也是為了便於保管起見。

因為苞穀、麥子和其它糧食加工成了細糧後,容易生蟲、黴爛,不好保管。現在,李德權聽到幺爹說要煮幾十個人的稀飯,就擔心現在趁去磨包穀就來不及了,即使是把自家屋裏的‘包穀渣’全部拿出來,也不夠這麼多人吃。

李德權漲紅著臉,搓著雙手,怯生生地說:“我家裏的‘包穀渣’也還有一些,可能不夠那麼多人吃。祠堂裏的公糧又沒有‘推’(磨的意思)出來,我怕……”

“沒有關係,我咋個不曉得祠堂糧倉裏沒有細糧嘛!你幺嬸已經把我屋裏的‘包穀渣’全部背上來了,估計有二十多斤,煮稀飯應該差不多了,我那兩個媳婦還正在屋裏炕包穀粑粑,她們馬上也要背上來。祠堂裏的包穀和麥子就不用推了,你們趕緊去把灶屋收始出來,把稀飯熬好就行了。”李載豪打斷李德權的話,安慰他說。

“這咋要得呢?”李德權漲著臉,尷尬地說:“回回都是吃你們家裏的細食,祠堂本來有規矩,上來議事應該吃公糧嘛!”

李載豪笑著不吭聲,眯著眼睛,繼續吞雲吐霧地抽著旱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