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馬家過年發賞錢
兩河口在烏龍江和金溪河的交彙處。
這裏地勢沒有李家山和金溪壩高,氣候也沒有那兩個地方寒冷。今天是大年初一,天公作美,昨夜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下到今天早上居然神奇般的停下來了。太陽透過雲層,染紅了雪地,浸透了群山,把凝聚在烏龍江邊的潮濕霧氣驅趕到山崖,驅趕到遠方,天空顯得格外晴朗。管家馬仁富今天一大早就指使仆人把門前院壩裏的積雪打掃得幹幹淨淨,又讓他們重新在屋簷下掛起紅燈籠,門框貼上新對聯,柱子上披上紅彩帶。準備迎候馬仁全帶著全家老小來看‘耍龍燈’、‘舞獅子’,給拜年的人“發賞錢”。
翠蓮和謝承治坐在滑竿上,隔著老遠,就聽見從馬家方向傳來陣陣鑼鼓聲和吆喝聲。翠蓮不用看就曉得,每年這個時候,馬家門前的院壩裏都會早早的聚集著上千個前來等候觀看“耍龍燈”、“舞獅子”和領賞錢的人。
自從馬仁全當家以後,他就象有意和金溪壩的謝家攀比似的,每逢大年初一,他都要帶著全家老小,坐在自家門前的台階上,同老百姓們一起觀看“耍龍燈”、“舞獅子”,他還要親自給拜年的人發賞錢。馬仁全比起金溪壩的謝繼祖,過年時隻發一個包穀粑粑的施舍,又顯得氣派多了。
大年初一“耍龍燈”,是烏龍江一帶多年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相傳:唐朝名相魏征出生於烏龍江邊利州府的武連縣。貞觀三年,魏征奉玉帝之命,夢遊地府斬殺了錯過行雨時辰的涇河老龍。這個老龍卻陰魂不散,跑到魏征的家鄉烏龍江一帶去興風作浪。當地老百姓為了驅趕老龍,就用布條紮成龍,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耍龍燈”,寓意用火燒死老龍的陰魂。
今天,馬家門前“耍龍燈”的彩龍,用的是紅、藍兩種顏色的彩布,分別紮成兩組不同顏色的一個龍頭、七節龍身、一個龍尾和一個“火球”似的“珠寶”。“耍龍燈”的人分成兩隊,都赤著上身,打著光腳丫,分別舉著紅、藍兩種顏色的龍頭、龍身、龍尾站成一排,由持“珠寶”的人上場,舞著手中的“珠寶”,戲耍著兩條“龍”。這時候,站在周圍看熱鬧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對準舉著龍頭、龍身、龍尾的人的赤背,噴著手中燃放的煙火,表示在燒龍了。他們手中的煙火噴得越大、越猛,舞“珠寶”和舞“龍”的人就舞得越起勁,整個場麵也就越熱鬧,越好看。
這種場合要的就是人多湊場子,人越多,喊聲越大,不管是噴煙火的人,還是“耍龍燈”的人,就都越起勁。這種場合當然也就離不開討口子們跑來湊熱鬧了。高瘋子從金溪壩跑下來,就直接鑽在討口子中間,高高興興地跟著大家噴煙火,等著領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