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薅草鑼鼓震天響
民國混戰的硝煙悄悄向子午山襲來。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封建帝製,轟轟烈烈的鬧了一陣後,袁世凱就在北京竊取了中央政權,中國又回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中。
子午山地處偏僻消息閉塞,“太平大醮”的十七太保們雖然不知道外麵已經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在走鄉、串戶“化齋”時,偶爾也能聽到一些新名詞;曉得清朝變成了民國;看到三省交界處的幾個“知縣衙門”的匾額換成了“縣行政公署”的牌子;見過一些從山外來的男人學著洋鬼子的樣子剪掉了頭上的辮子;發現女人也不時興纏腳了。
可是,他們聽到的、見到的,人們這種充滿喜悅和興奮的日子沒有過了多長,一切又恢複了過去的樣子:貧窮的照樣貧窮,吃不飽肚子的人照樣天天挨餓。衛武全不失時機地給“太保”們講解一些“同盟會”的道理,又用“太平大醮”的教義管理、約束“太保”們,規勸“太保”們積德行善、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平等待人。
“太保”們如今出去化齋、傳播教義與從前討口要飯的行徑大不一樣,深得民眾好感。
“太平大醮”在短短的三年的間裏,子午山周邊三省交界處的三縣、十鄉,方圓百餘裏,自願到道觀請結香火緣的窮苦百姓絡繹不絕。
衛武全把他們接納為教徒,又從中挑選了五十個青壯年,把他們封為“小教主”,讓他們住進道觀,與“太保”們一起,白天墾荒種地、維修道觀,晚上背誦教義、習武練拳。
在衛武全的教化下,“太保”們漸漸地改掉了從前當討口子的壞毛病,不僅刻苦地習經練拳,而且勤奮地開荒種地。
高瘋子自從跟著衛武全來到道觀,坐上了“十七太保”的第二把交椅以後,更是一改以往偷奸耍滑好吃懶做的惡習,顯得比任何人都要勤快。衛武全便讓他負責開荒種地的事情,他好耍嘴皮子的習慣也正好派上了用場。
山裏人開荒種地就是放一把火,劈裏啪啦地點燃半邊坡,然後在厚厚的草木灰上用鋤頭挖一個坑,丟幾粒包穀種籽,再撒上幾把黃豆,薅上一遍草,一季的耕種就算完成了。
農諺說:“山高一尺,土涼一寸”。
高山作物不怕天幹,包穀、黃豆是耐旱作物,入土就見風長。可是,事情都有兩麵性,苗子長得快,荒草也長得快,如果一季莊稼不薅一次草,荒草就會比包穀苗、黃豆苗還長得高。
“過了端陽節,鋤草不能歇”。“午月”的太陽火辣辣地掛在天空,卻正是山裏人薅包穀草的黃金時節。
為了躲過正午的太陽暴曬,公雞才叫了頭遍,下弦的月牙兒剛剛爬過道觀門前的紫荊樹枝頭,高瘋子就和以往一樣,把五十多個男人從睡夢中吆喝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