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殿之上,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看著站在下首的一家三口,三人進殿後都未下跪,隻是躬身一禮後,便垂首站立在那,義忠親王則雙手捧著一本奏折,皇帝身邊的太監宮女等人都戰戰兢兢地站著,不敢發出絲毫聲響,生怕惹得皇帝發怒。
“拿來我看看,看看我這好兒子給我上個什麼折子。”
聞言,一位大太監立刻走向義忠親王,接過了奏折,立刻回身緊走幾步,將奏折恭敬的送到皇帝麵前,皇帝拿過奏折展開緩緩看了一遍,冷笑一聲道:“好好好,這是一家子都想出家了,一次逼宮無果,你這是想繼續逼朕啊!”
義忠親王恭敬一禮後道:“父皇,這次大逆不道的逼宮,兒子知錯了,也不想再過忐忑不安的日子,如今,兒子隻想出家求道,已不再奢望大位,望父皇應允。”
皇帝死死盯著義忠親王,想從他臉上看出些什麼,可惜,他失望了,已心灰意冷的義忠親王,如今隻想跳出皇位爭奪的競爭旋渦,又想起欽天監所說的,兒子所屬的星辰龍氣消散,不由長歎一聲,這個嫡子算是廢了。
“你的屬臣、擁護者,你都不管了?”
義忠親王依舊躬身道:“若父皇不棄,他們將重歸父皇的麾下,若父皇不喜,他們都可出家求道,隨我歸去。”
冷冷一哼後,皇帝又看向自己這個孫女,語氣放緩道:“你就是被仙長選中的孩子?”
可采抬頭看了看高高在上的皇帝,甜甜笑道:“是的,皇爺爺。”
“你有如此機緣,也是我朝之幸,罷了,你們去吧,朕會讓人將京郊欽安殿收拾出來,你們夫妻倆便在那苦修吧!”皇帝語調和緩了不少,繼續道:“可采這孩子朕很喜歡,讓她多來宮中,陪陪朕吧!”
“兒臣遵旨。”
望著漸漸走遠的兒子兒媳孫女,皇帝重重的靠在龍椅上,不由喃喃道:“難道是朕錯了?不會,朕要選出的是最適合的皇子,朕沒有錯,朕不會錯。”
沒多久,就聽說義忠親王府外的水幕保護罩消失了,原本太子的屬臣都紛紛上折子求去,皇帝來者不拒全部應允,連北靜王的請辭,皇帝也直接讓世子繼承。
這一場逼宮鬧劇,以義忠親王的失敗告終,唯一讓人意外的是,義忠親王一脈並未血流成河,隻是義忠親王夫妻和一眾核心人員全部出家,京郊欽安殿附近已經開始又不少人家在那附近建園子,似乎大家都像約好了一般。
義忠親王出宮不久,聖旨也到了,義忠親王的爵位被皇帝給了他的庶長子,親王和王妃責令在欽安殿修行,唯一的嫡女可采郡主,則被封為了順國公主,還送來了四個嬤嬤、八位女官和二十名侍衛作為公主儀仗,另賜了一處公主居所。
可采也知道,這些人估計都是皇帝的眼線,卻沒什麼好計較的,笑了笑便毫無心理負擔的收下了,庶長子朱景明則惶恐的跪伏在地,不敢隨意動彈,他的母妃正是義忠親王的側妃,如今也是滿眼驚恐的看著義忠親王和王妃,不敢起來。
見一眾太監宣讀完聖旨離開後,義忠親王扯了扯嘴角,道:“行了,都起吧,這次景明也算因果得福,承了我的爵位,就好好過日子吧!多關照關照留在家的弟妹,多孝順你母親便是。”
義忠親王和王妃走的很爽快,聖旨才下便立刻開始打包行禮,趁著城門未關時離開了,才到道觀門口,就見觀中所有道長都在門外等候,義忠親王和王妃進入後,眾位道長便在身後跟隨,觀主細細的將道觀介紹了一遍後,又安排親王和王妃在一處幹淨的靜室臨時休息。
“觀主不用客氣,如今本王和王妃都會長居此處,本王已盡快遣人去道觀後山處量地建設,待新的園子建好,本王便在那園子潛修,不會影響到道觀的日常起居。”義忠親王漫不經心道。
可采沒跟著義忠親王離開,她慢條斯理的帶著自己的人,彙合了皇帝賜下的公主儀仗去看了看自己的公主府,一座精美絕倫的宅子,離榮寧兩府不遠,公主府占地不小,裏麵的管家和下人都恭敬的站在門內等候,見可采進門後,便紛紛跪拜,高呼:“公主萬安。”
“都起來吧!哪位是管家?”
一個中年漢子站起身,躬身道:“小人善德參見公主。”
“先讓這些人散了吧!你給我介紹一下吧!”可采漫不經心道。
“是,公主。”善德將下人安排好後,又回到可采的身邊,帶著她坐上府中的軟轎,善德跟在軟轎一側,細細為她介紹了公主府的布局和各處的安排,就在可采參觀時,親王府的物件細軟也在迅速的安置好,裏麵除了可采的私物以外,還有義忠親王的私產和王妃的嫁妝。
“公主,時辰不早了,您早膳就用的不多,午膳可要好好吃才是。”王妃身邊的大丫鬟青禾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