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四川在古代的文化傳統也影響了其防禦能力。由於地理位置和曆史背景的原因,四川對外界文化主要受到了巴蜀文化的影響,而巴蜀文化強調個性、自由和民主等價值觀念,在社會製度和文化傳統上表現出分治、自治的特點,這種分散的政治結構也使得四川在古代時期不易被敵人統一攻打。同時,四川地區也培養了很多英雄人物,如李冰、嶽飛等,他們在保衛家園和抵禦外侵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些張獻忠都知道,但是宋獻策明白,張獻忠同樣忽略了很多曆史上的教訓,自古以來,占據了四川的人不少,但是真正依仗著四川活下來了的人卻不多。
這樣的曆史的確是非常奇怪,就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難平”,因為隻有得到蜀地才能可能得到最後的天下,但僅得一蜀地卻得不了天下。
這種險峻的優勢,在之前那麼好的地理條件之下,卻變成了政權堅守不住的敗筆,政權難以長久。
張獻忠不知道,但是宋獻策卻是知道的,首先來說險,是它的優勢,也正是守備鬆懈的原因之一,隻要是想要攻打這地方的敵軍,其實已經做好了九死一生的準備了,元末時期朱元璋政權攻奪蜀地,兵分兩路。湯和直逼瞿塘關,而傅友德直接繞過劍門關直逼成都,這樣的險棋竟然贏了,但是現在,張獻忠卻不把六萬人馬放在眼裏,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就注定了他可能到來的失敗。
宋獻策到了張獻忠麾下之後,他還發現張獻忠對於自己在四川的地位十分自信,但是實際上川中的百姓對於他卻並非真心臣服。
因為張獻忠到了四川之後屠戮了一些百姓,所以在川中的百姓中,流傳著他不少的黑料。
首發&:塔>-讀小說
事實上,張獻忠殺人也是為了供軍食,這個在當時屬於很普遍的現象。
要知道,在崇禎年間,全國範圍內的吃人事件並不少見。如崇禎元年陝西大饑時,“飲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崇禎九年,山西大饑,人相食。崇禎十年,浙江人相食。崇禎十二年,河南人相食。崇禎十三年,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人相食……因此我才說,四川吃人事件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
而在張獻忠之前,在四川就有一股土匪叫“搖黃賊”,因為搶不到糧食,就以人為食。當時那些吃人的土匪都號“土暴子”,經常以人為糧。而且吃人還吃出了名目:比如下羹羊、饒把火、合骨爛等,張獻忠的到來倒是讓這些土匪全都跑了,但是百姓們卻並沒有因為這些事而感謝他,反而把對土匪的怨恨都轉移到了張獻忠的身上。
當然,這些發現宋獻策也是並沒有提醒張獻忠,隻是埋藏在了自己的心裏,準備等真正到了朱慈烺的麾下再把這些事說出來。
除了這些,宋獻策還發現雖然蜀地的地勢十分險要,但是這樣的地勢就造就了蜀地的經濟文化落後,反而變成了不適合以他為根據地,建立全國的政權。
他猜測當初的劉備可能當初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急於擴大自己的勢力,這樣才不會死死地綁在川蜀這個地方,尋求新的發展。有時候並不是險,就是一個可以長久割據的地方,居安思危才是正確打開方式,隻有從外在到內在的全部武裝,才能將地理優勢轉化為政權優勢,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願望。
劉備當初都已經看到了那一步,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是張獻忠現在連那一步都沒有看到,他自然是幾乎不會成功的,從這一點宋獻策判斷他還真的就不如李自成,更別提朱慈烺了。
當然,這些現在對於朱慈烺來說都是優勢,事情進行到了這一步,雖然他們的十萬大軍還沒有出發,但是宋獻策卻覺得這一戰已經勝利了一半了,他決定在出發之前把消息傳遞給錦衣衛,這樣等到他們出兵的時候,朱慈烺也就差不多能收到消息了。
終於,在準備了兩天不到之後,大軍從成都出發,直奔著川中的門戶去了,張獻忠的想法十分簡單,那就是要以絕對的優勢直接把朱慈烺的六萬人馬擊潰了,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名聲。
當他們出發之後不久,朱慈烺就接到了錦衣衛的消息,他還帶來了一封宋獻策給他的書信,看完了書信之後,朱慈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您提供大神狼煙東去的扶一把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