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姨最後的那幾句話著實是把老姨夫給嚇到了,他立刻站起身來,緊張地來到老姨跟前問:“你說的那個龍,就是角讓你掰下來的那個,它真的有?”
“肯定是有的呀,二姐當時跟我一塊的,她也說看見那個頭上長角的小孩了,也看見我把那隻角給掰下來了,不信你現在就給二姐打電話問問,我還能閑著沒事忽悠你這個?”老姨不高興地說。
老姨夫連忙擺了擺手,隨後思索著看向我說:“大外甥,你是大學生,肯定比我們這些養豬種地的懂的多,你就照直說,你信你老姨剛才說的那些嗎?”
我看了一眼老姨,遲疑地回答說:“如果是前幾天,我肯定不信,但現在嘛,這事還真不好說。”
“咋了?你不會也遇到啥事了吧?”老姨夫一驚一乍地問道。
我連忙搖了搖頭,並沒想提古鎮發生的事情,因為這話說來實在太長了。
老姨似乎也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於是一拍桌子起身說:“行了行了,小六都醒了,我也沒啥事,就別再提這茬了。老四,去剁排骨,小胖等會要去你二爺那吧?晚上記得回來吃排骨。”
羅胖子一聽排骨頓時吸了下口水,樂嗬嗬地答應了下來。
說笑幾句,老姨他們就去前院剁排骨了,我和羅胖子則起身去了後院。
老宅的後院很大,姥爺生前很喜歡在這裏布置一些園藝盆栽,把院落打理得古色古香。尤其是院子中間那棵百年老樹,每到夏天院裏林蔭斑駁,坐在樹下吹吹山風,很有一種慵懶愜意的感覺。
如今姥爺已經去世多年,他的那些根雕盆栽早都沒了,取而代之的牆邊大袋的豬飼料,還有碼放成排的蜂窩煤,雖然也算井井有條,但卻完全沒有了從前的感覺。
庫房就在樹蔭之下,木板大門沒有上鎖。
輕輕推開門,一股熟悉特殊的草木香氣從庫房最裏麵悠悠飄出,這香氣的源頭就是整齊擺放在木架上的那幾個皮箱。
“這地方還真是懷念啊,尤其這個木香味,我記得小時候過來探險的時候就總能聞到。”羅胖子高聲感慨著,搖頭晃腦地走進了庫房。
“是一種特殊的香木,用來驅蟲的。我姥爺收藏了不少古典名著,還有成套的金庸、古龍武俠小說,要是沒那些香木在,這麼多年那些書早就蛀得差不多了。”
我一邊說一邊繞過鐵桶木料等等雜物,徑直來到了倉庫最裏麵的木架跟前,小心翼翼地將最上麵的黑皮箱拿下來。
箱子裏放著好些物件,有鍍銅的九層塔,有開閉口的鐵葫蘆,還有幾把精致的小刀,刀鞘上雕著栩栩如生的金龍。
姥爺曾經跟我說過,這些都是很有講究的風水擺件,可惜我對它們研究不深,也沒太大興趣。
我拿出了一塊香木遞給羅胖子把玩,隨後分開琳琅滿目的風水擺件,從最下麵取出了那本記載著各種妖精鬼怪資料的手抄書。
這本書大概三指厚,每一頁都記得滿滿當當,最前麵甚至還有目錄。
我按照記憶快速翻找出書中有關龍的記錄。
總共有四則,其中三則出自於《太平廣記》,前兩則記錄了唐玄宗遇龍的傳說,內容十分相似,都是說唐玄宗在某水潭遇到龍,隨後命人在潭上修築廟堂進行供奉祭祀。
另有一則是說一個名叫柳華的唐代縣令,某天正午,柳華家裏突然來了一名自稱是龍的女子,她說自己與柳華是命中注定的一對兒,於是便在柳華家裏住了下來。
多年後,柳華辭官,從此便消失不見,人們都說柳華跟隨龍女去了龍宮,成了水中仙人。
第四則與龍有關的記載是在明代的《拾遺記》當中,說是明朝有個叫陳太的郎中,有天夜裏喝醉晚歸,不慎失足掉落懸崖。就在下落的過程中,陳太兩手亂揮胡亂抓到了一個東西,隨後那東西便扶搖直上,將陳太從懸崖下邊托了上來。
這時陳太清醒過來,發現托著他的東西頭上有角,嘴邊有長須,回過頭來眼如銅鈴,原來是一條龍。
那龍將陳太放在山崖邊,自己飛入空中,而在陳太的兩手上還殘留著龍的體液。
陳太回到家中,將手上的龍液小心收集到瓶子裏,之後每遇到疑難病症便取一些龍液放入藥中,保證藥到病除。
後來人們還送給陳太一個雅號,叫:摸龍阿太。
民間跟龍的傳說自然還有很多,但姥爺記錄在書中的就隻有這幾條,通篇看下來不難發現,這些傳聞都是正麵的,而且並沒有記錄退治龍的方法,更沒有寫明龍的弱點,這和之前關於變婆的那段記錄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