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寢。】
【秦始皇兼並六國、安定四海之後,下令全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奠定了一個統一國家的基礎,秦製更是被後世王朝修改沿用。】
【作為中國曆上第一位以皇帝自居君王,他在史冊上的功績永遠無法磨滅。】
不僅僅是帝王將相,隻要稍微想要曆史留名的人都不敢置信地聽著天幕對始皇帝的評說。
千古一帝啊!
諸如李世民、劉徹、趙匡胤、朱元璋、朱棣這類君王,皆為炙熱地望向天幕,想要知曉他們的評價。
當然也少不了對於暴秦批判的人士。
可最為高興的,莫過於正在泰山封禪的始皇帝,秦朝的大臣更是齊聲恭賀,唯有之前跪下的兩名儒士癡呆地看向天幕,眼中皆是不可置信。
始皇帝,他何德何能啊?
接下來,林書就告訴他們,到底是何德何能。
【雖然六國遺民皆不接受秦國,但在曆史洪流當中,對於秦始皇滅六國橫掃天下,結束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亂局麵都是統一的認可。】
林書還嫌在六國貴族心裏紮的刺不夠多。
【說句題外話啊,百姓誰關心上麵坐著的人是誰啊,誰能叫他們過好日子就行,戰亂年代確實不符合百姓所願。】
【還有啊,六國被滅所以想要報複秦國甚至是複國的人啊,你以為六國被滅是因為秦朝暴虐啊,那還不是國家沒用,真要有一統天下的機會,難道你們大王還能不願意啊?】
【六國國主不和秦始皇一樣橫掃天下,是因為不想嗎?】
…別罵了,別罵了,此刻還打著光複國家名頭的人,臉已經被抽得啪啪作響。
混跡於黔首之中的張良無聲地看向天幕,嘴角隱隱有絲絲殷紅。
始皇帝眼含讚賞地看向天幕,這後世之人說得不錯。
【第二便是專製集權係統的建立,秦朝郡縣製一直延續貫穿了中國封建王朝,哪怕初期確實有缺點,但秦製為後人奠定的基礎,毋庸置疑。】
李斯聽到此鬆了一口氣,郡縣還是分封,在朝堂之上可是一直都沒有定論,哪怕陛下一直都支持他。
但丞相王綰,長公子可都是不支持他的,李斯雖說會堅持他的政治理念,但陡然聽到可謂是在他手裏打造的秦製被後世接受延續,心中的喜悅不亞於當初被陛下重用,得以施展抱負。
而與之相反的便是旁邊的王綰,眉頭緊皺,哪怕現在聽到天幕的肯定,他還是沒法完全讚同郡縣製的實施。
以後人的眼光看確實郡縣製是正確的,但王綰等人也不都是傻子,此刻秦國還真沒有和郡縣製相配套的律法。
簡單來說,製度是對的,但法律沒跟上步子,這麼搭配起來,有些急功近利了。
作為偏心眼的天幕,自然不會叫秦朝再次走上二世而亡的結局。
短命又迷人的老祖宗啊,二世而亡的結局屬實叫人唏噓。
【但郡縣製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得保證地方官員對國家的忠心,地方官應該有軍權嗎?六國貴族和官員如何安排不會引起反彈?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收攏民心啊?】
劉邦聽到這話差點跳起來罵天幕,你這是偏心眼到沒邊了,看什麼皇陵,這不是在給秦始皇漏題嗎?
劉徹也滿心都是酸酸的,吾也沒錢沒人啊,天幕你倒是管管吾啊,吾也是你的老祖宗啊!
李世民問臣子,“難道我的魅力不夠嗎?天幕如此偏頗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