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藥的事情我們先放到一邊,長生不要想了,有病找大夫治病,少倒騰點還能活久一點,接下來做好筆記啦,知識點來了。】
齊刷刷一片,各個朝代都是一片嚴陣以待的模樣,雖然聽八卦很快樂,但還是治病比較重要。
看樂子和自己的命比起來,孰輕孰重壓根不需要選擇。
【首先我們聊到的便是傷寒,傷寒的話,就不得不提到東漢神醫,也是被後世譽為醫聖的張仲景先生。】
東漢,張仲景聽到天幕提及自己的名字,居然被譽為醫聖,心中除了喜悅便是巨大的惶恐,深覺擔當不起此名,他何德何能啊?
【東漢末年是一個極其混亂動蕩的時期,不單單是戰爭問題,還有各種天災,百姓活著都很艱難。
張仲景先生看到了百姓的流離失所,看到了民不聊生,在擔任太守期間便閑時直接於大堂行醫,後世醫館的大夫坐堂大夫也是由此而來。】
【被稱為醫聖,是因為張仲景先生著寫的《傷寒雜病論》是一本醫學著作,現代中醫藥傳統學生還會研讀,針對這本著作,哪怕是現在還有著許許多多的衍生研究。】
林書將關於《傷寒雜病論》有關的書目展示出來,眾人隻能看到上麵不斷滑動的目錄,無窮盡也,已經被完全震撼到。
林書也覺得這些寫書的人真是厲害,隻不過如此龐大又繁雜的醫學體係,不是她這種外行人能說幾句指點清楚的。
【可惜的是,張仲景先生去世後,我等未曾找到原版,後人整理收集,出現了《傷寒論》和《金匱要論》,中醫四大經典之書便占據了兩本的位置。】
張仲景聽到這微微皺眉,他確實有寫書的打算,已經有些草稿和想法,沒想到日後居然會遺失。
“張仲景先生,您的《傷寒雜病論》不知可願意拿出來分享?秉承自願原則,您不用擔心拒絕會被人說道,天幕會保持秘密的。”林書悄悄聯係了張仲景。
張仲景見到漂浮於眼前的文字,意識到這是天幕私下與他聯係,沒有猶豫,“醫書本就是為了治病救人,若是能叫它物盡其用,便是它的價值。天幕盡可處置。”
林書不是拿了人家東西就跑的人,默默給已經年紀不小的先生加了點健康值,這次連333都沒話說。
【張仲景先生心懷萬民,心憂百姓,願意將《傷寒雜病論》公之於眾,請各界醫者用心研讀,會選取時間段播放,有需要的可以謄寫。】
霎時間,許多沒有此書的朝代都迸發出龐大的喜悅和感激,哪怕是不懂醫術的百姓和貴族,也知曉大夫醫術高的意義。
況且剛才顯示的內容裏麵,他們已經看到許多有關疫病的預防治療條目,一個個都在心裏感激張仲景。
而百姓感謝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立廟,或者是直接供奉。
張仲景看到天幕傳給他百姓把他供奉在家的模樣,心中覺得好笑又奇怪,主要是他一個大活人屬實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