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每逢亂世,人才就開啟了批發模式,不局限於文臣武將,連流傳千古的神醫都是如此。】

林書說到這都感慨,三國還真是人才輩出,偏偏到了晉朝就扒拉不出來能用的,時也,命也。

【比起之前介紹過的華佗和張仲景,董奉的名號並沒有那麼響亮,但說到杏林,大家都知曉是形容中醫。而創造了這個名詞的,便是建安三神醫的董奉。】

杏林世家、杏林春暖都是耳熟能詳關於醫家的名詞,董奉比起之前的兩位,名氣就弱一些。

第一是沒有留下著作,第二便是沒有和其它大人物牽扯上曲折離奇的故事,他更像是規規矩矩的醫者,隻是因為醫者仁心所以流傳下來。

其他朝代聽到天幕的介紹同樣鬱悶,怎麼這東漢動不動就是神醫,他們手底下卻是扒拉都扒拉不出來,連騙子都沒有。

其他大夫:誰敢出名啊?稍微治不好就要陪葬,大家不都是夾著尾巴做人啊!

已經辭去小吏官職的董奉正在自家後山隱居,沒料到居然得知自己居然被後人如此推崇,不疾不徐地練功。

比起另外兩位,董奉的武力值可不低。

隻能說,東漢末年,武德充沛啊!

【董奉治病有一個很有趣的規矩,重病愈者種下5棵杏樹,輕病愈者栽下1棵杏樹,數年之後,董奉隱居之地已經有了上萬株杏樹,鬱鬱成林。

夏日杏子熟了,董奉便將其儲在草倉,需要杏子的人可以拿糧食交換,再將所得糧食賑濟災民。】

畫麵上隻見一大片看不見邊緣的杏林,枝頭結滿飽滿的杏子,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衣衫襤褸的百姓臉上掛著期盼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將杏子摘下來。

那些已經損壞的也不嫌棄,興高采烈地撿起來等著幹完活帶回家。

不少人看到這一幕若有所覺,他們聽完董奉的事覺得很平淡,可見到天幕展現的一幕心裏有所觸動。

醫者仁心。

而百姓則是羨慕的看著上麵摘杏子的百姓,他們所求不多,哪怕是那樣的平和就足夠了。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後世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稱譽醫術高尚的醫家,喚中醫為“杏林”。

對百姓好的,他們都會記在心裏,和之前的兩位一樣,董奉去世後,百姓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

除此之外,在長樂有一座山被稱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為紀念董奉】

想要青史留名的人羨慕地看著天幕顯示出來的圖片,有的還不靠譜地想著他們現在去學醫還來不來得及?

百姓則是想得簡單多了,要是有這麼位大夫,他們也願意為他立碑。

他們能想到最好的表達感謝的方式——立碑。

好意是好意,就是還活著的幾位神醫看到自己被供奉起來,心裏滋味如何,不得而知了。

【說到董奉,咱們也有幾樁野史。】

董奉聽過之前天幕提到的野史,暗道不好。

其他人立馬來勁了,他們看大夫都是哇哇的,可還是八卦更加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