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可沒管他們的那些行動,雖然不能明麵上鼓勵,但暗戳戳地泄露點內容,也是不小心的嘛。

天花差不多就講完了,各朝各地肯定還得先試驗,那麼多年的變化,每個朝代的痘種都不同。

【天花基本上接種牛痘可以預防,接下來便是被諸位妖魔化的瘴氣。】

瘴氣在古代其實並不單單指叢林沼澤當中的有毒氣體,反正隻要是在南方不舒服了,那就是瘴氣所害。

秦朝更是做好了準備,畢竟他們可是要攻伐百越並且提上了日程,從天幕這裏了解的越多,損失就越少。

【瘴最早出現於正史是在《後漢書》當中,《三國誌》當中關於瘴氣的記載均和五嶺以南的蒼梧、南海、交趾、日南等地有關,嶺南地區更是最‘正宗’的南方,瘴氣誕生之日便牢牢地和南方捆綁在一塊。】

不少人都聽著天幕的細解,雖然很多人都讀過《後漢書》這些,但並沒有專門去研究過瘴氣,聽到天幕如此歸類介紹還很新奇,覺得比夫子教學可有趣多了,一點都不打瞌睡。

隻有劉邦在那嘟囔天幕偏心,之前都是一帶而過,偏生到了秦朝要打百越麵臨瘴氣,就開始從起源開始講了。

蕭何等人看著天幕目不斜視,當作沒聽見陛下的話。

其實,不單單秦朝打百越,他們治理百越也有很多可以借鑒之處,自家陛下真的不需要處處對標始皇帝。

尤其是在天幕已經明確表達了對始皇帝喜愛時,何必自取其辱呢?

【瘴字出現的時代較晚,可無論是在哪裏的記載,南方卑濕暑毒易致人疾病卻是深入人心。】

【《左傳》中寫道‘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史記》中記載‘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罷餓離濕,死者甚眾’……反正關於嶺南的記載都大差不差。】

【到最後,隻要是在南方得病,隻要是能和蠻荒的環境扯上點關係就稱為瘴氣,你們還挺會偷懶的啊。】

林書調侃,眾人倒是接受良好,因為對嶺南的不了解,可不就是籠統地歸納到一類裏麵。

【但其實,要想征服瘴氣,還真不能如此籠統地歸納,畢竟對症治療。】

林書本來也把瘴氣當作是茂密叢林中的有毒氣體,可是接觸下來,什麼蟻蟲、瘧疾啥都被歸到瘴氣當中,才發覺這群老祖宗粗糙的起名。

天幕一下子暗下來,隻有隱隱的光亮,眾人看到一下子遮住的視線,低頭看著麵前粗糙的紋理隱隱有種熟悉感。

接著鏡頭慢慢地拉遠,一米、兩米、三米……二十米,甚至還在上升,他們這才看到原來這是一棵直接把方圓十多米都遮住了。

這麼高大的樹嗎?

【我們先要了解瘴氣產生的環境,拿嶺南作為例子來解釋。】

【之前提到過,嶺南的環境很適合水稻生長,甚至不需要人去過多的幹擾輔助。

那麼,同理,同樣的環境,難道隻會利於水稻生長,而不加速其它的草木嗎?】

始皇帝愣愣地看著這棵顯示出來足以遮蔽他們視野的樹,嶺南自然不會隻有這麼一棵,若是成片的連接起來,軍隊在裏麵行進該有多困難,他們都能想到。

【放眼望過去,這片地方都被茂密的森林覆蓋,裏麵的動物、草木留下的屍體更是數不勝數。

在他們回歸到大地的過程,加上這些地區高溫的環境,不能有效地處理屍體,便會成為瘴氣形成的溫床。

不能理解的話,你們可以類比為什麼每次戰場或是義莊的屍體需要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