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天幕的話,大家對於沒有長腳跑的泰山深表同情,真是苦了他了。

像是始皇帝已經成既定事實,封禪也已經封完了,算起來還是他帶的頭,有點對不起泰山。

可這會兒他心情同樣不好,和宋真宗扯上關係,他同樣鬱悶。

其他還沒來得及去封禪的幸運兒,一下子就沒有了那種世俗的欲望。

其實吧,做人還是不要那麼虛榮,當皇帝當的好,天下和後人都是看得到的,不會因為不封禪就忽略,沒看到唐太宗就一直被誇嘛。

再說啦,又費錢又沒太大作用的事情,他們都是體恤勤儉的皇帝啊,哪裏能如此靡費啊?

反正好像當初死活要封禪的人不是他們一樣,變臉變得下麵的臣子在心裏吐槽。

但不管如何,戶部還是比較高興的,能省一筆是一筆。

【這就是泰山身價被拉低的一個重擊,不過現在我們還是很喜歡它的,因為泰山會征服每一個嘴硬的大學生。】

眾人就看到一張照片,狹小的道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年輕人,男男女女都有,反正一個個都是喘著粗氣,有的甚至直接在地上四肢並用,有的則是癱在路旁邊休息還知道不擋路。

他們看著那蜿蜒的路上人擠人,瞧著都有點眼暈。

後人真的好閑啊,這麼多人去爬泰山。

雖然不知道大學生是個什麼玩意,但大學士他們還是知道的。

林書隻能說,那你們可真誤會了,按照級別來對比,我們大學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哦,想起來,她已經不是了。

【好啦好啦,泰山就說完了,咱們再來說說第二個倒黴蛋——洛水。】

漢朝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愣,河出圖,洛出書,其中河是黃河,洛則是洛水。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邊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劃天下為九州,又製定治理社會的九章大法,流傳下來即為《尚書·洪範》。

不管是“河圖”還是“洛書”,都對中華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洛水的地位由此奠定,成為堪與黃河平起平坐的根脈之河。

漢魏首都洛陽坐落於洛河附近,洛水的神性又被增加,漢魏時期對洛水的迷信是很深的,所以他們聽到難以置信。

“洛水仙氣,為遊龍之所,鳳翔飛處,當為我龍脈。

是以每年上巳之時,必有在位楚王率王室與洛水祭祀,以瞻仙儀。”

洛水被視為龍脈,帝王要率眾親臨祭祀,並希望一睹洛水女神芳容。

難道也有人拜洛水?

可哪怕是漢末不靠譜的皇帝拜洛水,也沒有影響百姓對洛水神性的降低啊?

尤其是三國的人,無法理解。

【說到洛水啊,它從神壇跌落也隻是因為一個人,篡魏的司馬懿對著洛水發了個誓,直接把洛水的底盤都給抄了。】

司馬懿?

曹操想到屢次拒絕征召的司馬懿,居然是他?

【三國啊,波瀾壯闊,怎麼說呢,這會兒還是漢末,起碼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他本身確實到死都沒有稱帝,可就是如此漢室在的情況下,後人都統稱那段事件為三國。】

而不是漢末。

曹操聽見自己沒有稱帝鬆了口氣,他可是打著大義的名頭,兒孫怎麼做他隻要做做麵子就行,若是自己做了這件事,意義可是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