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羅延,別聽了。”

楊堅簡單的抿著清水衝淡嘴裏的血腥味,把太醫準備的救心丸塞嘴裏,沒有說話,眼睛卻是固執的看著天幕。

答案顯而易見。

【大業九年,隋煬帝發動了第二次對高句麗的戰爭,圍攻遼東城還是未能攻下,禮部尚書楊玄感六月初三在黎陽舉兵,發展至數十萬人,楊廣急忙退兵,此次進攻高句麗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同樣,楊玄感兵敗。】

楊素聽到自己兒子舉兵造反,腿立馬軟了,然後強撐著立刻往宮裏趕。

現在可還是開皇,天幕怎麼給他抖出來了啊?

【等到了大業十年,隋煬帝還想發動第三次攻勢,真就是和高句麗不死不休的節奏,可惜,此時隋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征調的士兵多不能按期到達。

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還沒有正式開始便結束。

可能高句麗都不知道,隋朝皇帝能對他們如此執著。】

這場戰爭到最後已經完全變了味。

而且,代價太大了。

哪怕是攻下高句麗也沒有了意義。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

聽的人同樣無法理解隋煬帝的執著,隻是覺得聽到的一切荒誕,叫人心累。

趕緊死,別耽擱時間,他們都有種‘見世麵’的感覺。

【兵役、徭役、急征暴斂,再加上隋末的天災,皇帝一手導致的人禍,百姓再柔順,再逆來順受,也不能容忍下去了。】

聽到此,楊堅居然生不出一絲憤怒。

【隋末的農民起義數不勝數,而且很多起義的規模都不小,從數萬人至數十萬人,參加起義的人數甚至達到四五百萬上,大大小小的起義軍有一百三四十支。

數據肯定不會精準,可大差不多能看得出來,隋朝的葬禮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如此多的起義軍,少數還能說明被蠱惑,可如此的數量,證明百姓不起義已經活不下去了。

哪怕是坐在皇權之上的君主,也說不出來百姓大逆不道的話來,他們還要如何聽話呢?

【隋煬帝從上位折騰,很多人可能疑惑,那朝中的大臣呢?

楊廣是個,不太能接納臣下諫諍的皇帝。

隋文帝時期執政二十年的賢相高穎,平陳時立有大功的光祿大夫賀若弼(bi),還有敢於直言的禮部尚書,在大業三年的時候,被隋煬帝以誹謗朝政給殺了。

該流放的流放,該為官奴婢的就去做奴婢。】

不少大臣之前都沒存在感,沒想到居然在這一茬等著他們呢。

什麼叫做誹謗朝政?

【大業五年,司隸大夫薛道衡因為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隋煬帝覺得是在諷喻他,加上薛道衡同情高穎,被勒令自殺,妻、子發配。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問天下盜賊還有多少,無人敢說實話,蘇威直言,同時被政敵攻擊,直接革除官職,連帶他子孫三代。

如此護短拒諫的帝王,敢於說話的都被殺光,下麵直接變為鉗口,凡事稱美,下情不能上達,自己騙自己,也不知道圖個什麼。】

隋朝直接聽到自己名字的大臣一個個也就是年紀還扛得住,不然怕是真得氣死。

不愛聽你就殺呢?

你問人家說實話也殺呢?

殺光說實話的人難道就可以當作外麵的混亂不存在嗎?

他們是造了什麼孽啊,攤上這樣的皇帝?

果然敗家子都有共通之處,殺起大臣毫不手軟,且理由奇葩。

。您提供大神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遝的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