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人處置了再說。

至於宋哲宗那邊更加簡單,生氣但不忘記錯題集,叮囑宮人把名字都給記清楚了,等這次聽完,他就要磨刀霍霍向這些身在大宋心在金的好大臣。

【種師道氣的啊,人家年紀不小了,可沒辦法,皇帝皇帝靠不住,同僚同僚拖後腿,

他想著人家金軍都撤退了,追是不可能追的,那就亡羊補牢。

種師道建議集合大軍駐紮在黃河兩岸,起碼人家金軍卷土重來的時候,能夠不叫人家如入無人之境,又得各地勤王,那太耗費時間了啊。

再說,下次可不一定還能如此好運的隻有一路攻到開封。

可惜吧……】

又來了。

所有人心裏隻有這麼個想法,為什麼有如此多彌補的機會,臣子也很能幹啊,就能打出那樣的結局呢?

【宋欽宗批準,然後又是剛剛那些護送金軍渡河的投降派,真是為了給金國皇帝打工絞盡腦汁啊,這要是派人屯兵黃河,他們未來主子豈不是打過來的時候得受阻。

那自然不行啊。

他們又上奏,覺得要是金軍不來豈不是浪費一筆錢,拒絕了種師道的建議。】

瘋了吧?

這是所有人的想法,這種費用哪怕是浪費也得花啊。

而且,你們答應金軍天價條件的時候,拿錢可是爽快得很,現在自家就摳搜,確實叫人懷疑立場啊!

沒救了!

同時,這個想法在眾人心裏冒出來便收不回去。

【後麵呢,既然金軍都撤退,那咱們北宋君臣可以繼續過太平日子了,直接把保衛開封的種師道和李綱全部貶出去。

不久後,種師道就死了,我都懷疑他是不是被宋欽宗以及那些投降派氣死的,人家七十多的老人家真是一心為大宋啊,偏生落得如此下場。

再說一句,在大宋當有血性的文官和武將,那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

因為他們眼裏隻有議和議和議和,賠款賠款賠款,有誌之士不單單要對付敵人,更重要的是對付自家皇帝和上司。】

“這就過河拆橋呢?”曹操看得真是心疼啊,這一個個的氣人是越來越高級了啊。

如此好的文臣武將,你不要倒是給我啊,曹操饞得都要哭出來了。

其他惜才的君主同樣如此,深深讚同天幕的話,可不是倒了血黴嘛,有能力還近乎愚忠的臣子,他們最喜歡啊,用起來那叫一個放心。

怎麼人家那種貨色就能碰到這種臣子,他們到處扒拉都覺得手底下的人不夠用呢?

北宋不少官員可是被貶低的一無是處,麵色漲紅,想要反駁天幕,可聽到那麼多投降派的臣子名字,無言以對,一個個先厥過去。

丟臉啊!

趙匡胤同樣覺得丟臉,瞧著這一個個為了別國著想的臣子,再看看辛辛苦苦救駕然後被拆橋氣死的老將軍,他恨不得親手掐死天幕裏的人。

他不能,但宋哲宗可以啊,他氣得笑出聲來,看得旁邊的太醫動作迅速施針,可別叫那敗家子上位。

不行,還是得換個人來,他自己腦袋都有點上頭。

宗哲宗也不管什麼別的,直接把被天幕點名的狗東西全部處置了,百姓也不覺得皇帝暴虐,一個個在那叫好。

他們可都是聽得心疼壞了,好不容易碰到好官還被氣死,那以後金軍再來可怎麼辦啊?

。您提供大神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遝的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