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的人生可謂是伴隨著好運二字。
先是登基,本來的情況是如何都落不到他身上,可偏偏北宋皇室遭了這麼一劫,直接變成唯一繼承人,不得不說一句幸運。
像是南明,當時就是因為還有許多勢力內耗,互相爭鬥,沒有辦法一心驅除韃虜。】
大明:明明在說大宋,為什麼時不時的掃射我們?
朱元璋虎目怒瞪旁邊察覺到大事不妙的少年朱棣,看你的好子孫!
朱棣一噎,他現在媳婦都沒有就開始為了不知道多少年後的子孫背鍋,而且,好像他的子孫不是他爹的子孫一樣。
【然後便是趙構還真不是一無是處,他人品方麵自然是地板磚無疑,但經濟方麵卻是難得的好手。
當時北宋路上絲綢之路因為金國的存在直接報廢,趙構便將目光挪到了海上絲綢之路。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趙構發展海洋經濟的舉措是完全正確的,加上臨安的地理位置得當,這條路子確實在南宋的經濟裏麵占據著大頭。】
海上絲綢之路?
之前天幕就給他們看過,隻不過大多數的造船技術都隻能望洋興歎,倒是沒想到,居然在趙構手裏真正發揚光大。
宋朝就是如此神奇,搞經濟真的是一把能手。
不管皇帝拉不拉跨,點亮的經濟技能都很棒。
【第三便是臣子運。】
說到這,林書都羨慕趙構,說實話,他真的是南宋最‘富裕’的皇帝,甚至能帶著大宋徹底翻盤,將大宋整個命運改寫成爽文。
被打落到最低穀然後逆襲,妥妥把情緒拉到高漲。
可惜了。
【之前提到過,李綱被貶謫得太遠,靖康之變時沒有來得及回來,但這對他也是好事,起碼不用看那兩位的嘴臉。
李綱總結北宋亡國的慘重教訓,提出一些列正確的抗金政治和措施。
采納張愨(que)等人的建議組織民間力量抵抗金軍,推薦宗澤任東京留守,還有張所,傅亮皆是李綱推薦。
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雖然調侃趙構一直逃跑,但短短三年裏麵,抗金的局勢實際有了很大的改變。
金在短短時間內滅遼破宋,本就是戰意和攻勢最為猛烈的時期,領兵之人還是最善戰的完顏粘罕,對東京發起最淩厲的攻擊,可卻是接連受挫,不得不退兵。
和北宋末年東京的失守,可真是天差地別。】
林書的話對宋哲宗來說那就是最好的漏題,基本上前腳林書說完,後腳他就派人出去找大臣了,管他是不是在中央,管他有沒有出生。
他那好弟弟和好侄子現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他過濾良才了,才不枉費他之前受的那些氣。
李綱是吧,宗澤是吧,一個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