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說到這裏,那幹脆說說蔡文姬一生中的三段婚姻,正好貫穿她的一生。】

不少人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遭,不過戰亂年代幾嫁都意外,畢竟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死了,女子在和平年代支撐門戶都困難,更何況是戰亂年代。

【第一段婚姻是蔡文姬的父母為她決定的,按照門戶來說,是佳配。

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是河東大族衛氏的才子衛仲道,出嫁的時候應該不過十六歲的年紀,兩人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又都有才名,平時有相同的興趣話題。

若是能這麼一直生活下去,蔡文姬的生活自然是很好,隻不過,衛仲道體弱多病,蔡文姬的父親死去不久,成婚一年不到,她的丈夫也亡故。

於女子而言,接二的打擊不可謂不重。

從這開始,她的人生就開始走向悲劇。】

聽得人忍不住歎息,喪父喪夫,他們當時還奇怪為何她會被擄走,現在則是都能解釋得通了。

可還是有些顯眼包得存在。

“這蔡文姬命格不好啊,莫不是克夫克父吧?”

然後周遭人都投來奇怪的眼神。

可喜可賀,經過林書這麼久的宣傳,加上時不時諷刺,許多百姓都大致不相信那些,隻不過還是忍不住將心裏美好的願望投射到玄學上而已。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信信又不花錢。

聽到這人的話臉上都是不屑,天幕都說得很清楚了,人家爹和丈夫死的原由都擺在那,還得往命格上扯,真是吃飽了撐的。

再說啦,若是死爹死丈夫就是克夫克父,那打仗的時候得多出來多少命格不好的女人啊。

【第二段都算不上是婚姻,起碼在我看來不算。

南匈奴一路燒殺搶掠從中原擄走許多人,蔡文姬就在這個範圍內。

女人到了匈奴的遭遇我不會避開,這要是她的悲哀,被強製性的獻給當時南匈奴的左賢王,十二年裏麵還生下來了兩個孩子。

對於蔡文姬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這無異於“失節”。

給她的打擊是巨大的,不單單是世俗眼裏的貞潔,還有左賢王的身份。

蔡文姬無時無刻都是想著回到漢朝的,左賢王胡人的身份對她而言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失節’。】

很多人能理解天幕的話。

女子失節這個話他們已經不敢說了,畢竟天幕明確表達過她的態度。

對於左賢王的身份卻是一個很好的討論點,而且他們沒想到蔡文姬居然會有這方麵的苦惱。

說到底,還是沒有將女人放在和他們一樣的位置上思考,以為所有人都隻會因為肉體上的貞潔苦死苦活。

【在胡地的十幾年裏,陌生的環境,語言的不通,她還學會了胡笳。

她的堅持沒有被辜負,曹操掌權後想起來故人的女兒,又或是得到了蔡文姬的消息,想到忘年交蔡邕沒有其他的子嗣,用金璧從南匈奴那裏將蔡琰贖回來。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蔡文姬回漢廷,生下來的那兩個孩子卻是要留在匈奴。

哪怕心中不舍,她想要的從來都是回到漢廷,終究是別子歸家。

用一首《胡笳十八拍》給自己在匈奴的日子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