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夫人和馮寶在嶺南治理,不說政通人和,但確實治下安穩。
可馮寶死後嶺表一帶大亂,馮夫人把九歲的兒子馮仆派往丹陽朝見皇帝,任命為陽春郡守。
當然,不能指望九歲的馮仆處理,馮夫人便開始全權代理。
借助著之前的基礎,馮夫人任下的幾個州都十分太平。
但戰火總歸會波及到,亂世之下,任憑誰都不能幸免。】
越聽越是叫人皇帝可惜他們手底下的蠻夷之地怎麼出不來這麼個能幹的人啊,那得省下來他們多少力氣,減少多少的損失啊。
【南北朝主打的就是動亂,反叛更是家常便飯,陳朝的建立並沒有結束亂世。
當時的廣州刺史跟上時代特色反叛陳朝,他自然也想要控製住嶺南一帶。
當時以廣州刺史的名義將馮仆召去,然後直接將人扣押。
馮仆暗中派人回到高涼將事情告知洗夫人。
顯然當時有兩條路擺在洗夫人麵前,一是跟著刺史造反,兒子得救;二是犧牲兒子保全忠義。
洗夫人選擇了後者,對兒子的話是,“我們家做忠臣已經兩代了,不能因為愛惜你就有負於國家。”
然後直接發兵抵禦,幸運的是馮仆被救了出來。】
無論是誰,麵對親子性命受到威脅,能做出這種決定都算得上是忠義。
當然,免不了有人責怪她失了母親的責任。
但個人有個人的選擇,洗夫人眼中,什麼都不能威脅嶺南、國家的安穩,別說是親子,就是她自己都能隨時犧牲。
至於馮仆會不會有所怨言?
當初做了決定,就不會有後悔,無論何種後果,她都能承擔得起。
呂雉聽到對方的所作所為,和劉邦商量好或者或是約定好後,麵露欣賞。
同時反思她是不是對劉盈太過仁慈,才叫他整日在那和她作對。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他說話的份了。
罷了,
天幕的話倒是叫她少了幾分私信,就是有私心,那也是想要叫流傳後世的名聲更加響亮些。
和這些比起來,兒子的那些傷吟就顯得無足輕重。
【洗夫人可謂是高壽,兒子馮仆也走在她的前頭。
一生經曆三朝,梁、陳、隋時間跨度約莫近八十年,陳國滅亡後,嶺南一帶又成了混亂地帶,沒有依附隋朝的意思,幾個州奉洗夫人為主,嶺南聖母的名頭就是這時候傳出來的。
洗夫人保全境下百姓的安穩,當然隋朝也不可能眼睜睜瞧著這麼大的一塊地不在管轄下。
當初洗夫人把扶南犀杖獻給陳國皇帝,而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老熟人晉王楊廣親自到了高涼,將陳主留給洗夫人的信轉交給她,告知外麵的局勢。
簡單來說就是陳國亡了,你們現在跟著我們隋朝混吧。
拿出來的憑證便是兵符和當初的扶南犀杖。
洗夫人見到這些確認了陳國的滅亡,召集境內的首領慟哭,可還是沒有忘記擔負在身上的責任。
她派孫子去迎接隋朝派來接管的官員進入廣州,幫助平定嶺南。
當時皇室冊封洗夫人為寧康郡夫人,從陳朝活得石龍太夫人到隋朝的宋康郡夫人,後來還被冊封為譙國夫人,身上的每一個爵位都是洗夫人靠著自身能力獲得的。
她在嶺南的名聲是幾十年的積累,抑製首領和地方豪強,沒有因為私心便想做個天高皇帝遠的土皇帝,反而大力推廣漢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不少人聽得心裏一動,李斯這個腦袋裏裝著一肚子心思的更是立馬站出來為他家陛下分憂。
“陛下,這洗夫人確實是一代巾幗英雄,可我們大秦也不差,同樣有著此等高義的巾幗。”
不少大臣還聽得糊塗,馮去疾卻是立馬反應過來,心裏懊惱不已。
李斯這個賊眉鼠眼的果然一下子打不死,眼瞧著立馬又開始起來了。
同時也暗惱他的腦袋為什麼就沒轉這麼快。
雖然還有大部分一臉迷茫,不明白李斯說的是什麼胡話,但許多玩政治的已經反應過來,始皇帝更是臉上都帶出滿意來。
這就是他為什麼沒有殺李斯的原因之一啊。
還有誰能如此快的想他所想,一臉義正言辭的說出弄虛作假之事嗎?
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