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時代的李家兄弟,臉上都充滿著尷尬。

換個人如此說他們,肯定不會要好好教訓一頓。

可偏偏說話的是他們沒法做什麼,也不敢做什麼的天幕,一個個佯裝無事,內心卻是一片翻騰。

怎麼著?我們廢影響你了?

說姐姐就說姐姐,幹什麼拉著我們拉踩啊?

果然,天幕還是一如既往的無差別誤傷周圍人。

【李淵入主長安,雖然還沒有統一天下,但該賞的還是得賞。

論功行賞,平陽昭公主這才被稱為平陽公主,因為獨有軍功,李淵封賞女兒到了她這基本上就是獨一份。

李淵拿下長安,可天下還得繼續打。

當時被李淵控製的地區其實也就是半個關中,斯曼受敵。

穩定長安後,李淵立馬掉頭對付隴西之地和涼州,這個功勞是我們二鳳陛下的,簡單提一句,誇誇咱們二鳳陛下,用了兩年的時間便掃平這些勢力。

平陽昭的任務和她弟弟不同,她的任務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畢竟總不能在外麵打生打死,回頭自家老巢被人端了。

李家的大本營在山西,平陽昭公主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是出入陝西的咽喉,本來是不叫娘子關的,而是叫做葦澤關,可因為平陽昭公主這支軍隊的緣故,直接被改名。】

李世民覺得美好的有些不可思議,天幕居然沒有逮著機會損他,反而順帶著說了他好幾句美話。

比起被拉踩的兄弟姐妹,現在二鳳覺得好快樂啊。

真要是有一雙翅膀,此刻肯定是撲騰的歡快。

【是不是很期待這位平陽昭公主接下來的發展?

很可惜,戛然而止。

從這裏到武德六年,再次有關平陽昭公主的記載,是她的死訊。】

一群人聽得很懵,好比正等著主角大殺四方、牛逼哄哄的升級,突然傳來直接嘎了的消息。

這就很叫人梗在心頭,總覺得憋屈。

尤其是一群腦袋轉得過於快的人,立馬腦子裏上演了無數場曲折離奇的故事,來為這位公主的死亡選定符合她身份的跌宕的劇情。

【關於這段時間裏麵平陽昭公主的記載,查無此人,我不知曉為何會如此,不管是真的不放在心上,還是因為需要隱瞞什麼,留白就代表想象的空間。

遮遮掩掩反而會給人浮想聯翩的空間,麵對如此不尋常的空缺,無論是好奇還是可惜,都會叫人忍不住腦補平陽昭公主身上的故事。

過程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造謠,哦不,應該說或合理或大膽的推理。

畢竟誰也說不準對錯,不是嗎?】

不知道為什麼,李家的兒郎一個個都開始警惕和不安,按照前麵天幕的惡趣味,肯定少不了編排他們,就是不知道倒黴鬼是誰。

隻不過,按照曆史上的名氣,就是大哥和三郎有名氣,有他們兩人頂在前麵,應當輪不到他們這群小透明身上吧?

本來就因為天幕出現而尷尬的李建成注意到周圍那些眼神,心中惱怒不已,這會兒倒是知道往他身上瞟。

更加無語的是,算起來三郎和妹妹的關係確實比他好,這頂黑鍋很可能真扣在他腦袋上。

試問,還有誰比他更悲催的?

李世民同樣沒有幸免遇難的感覺,按照前麵的遭遇,他身上的黑鍋數量絕對是能保二爭一的存在,反正什麼都往他身上推就是。

剛剛還得意的神色立馬一收,坐直身子嚴肅著臉,展現屬於天可汗的威嚴。

【不知道史官是在幹什麼,中間留白這麼多年,等到人家死後卻又神來一筆,怪不得我們有所猜測。

平陽昭公主的葬禮是以軍禮下葬的。

“詔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

但當時吧,禮部的開始有意見了,反正意思就是女子葬禮不該用這種軍樂。

李淵立馬就吹胡子瞪眼了,我女兒這麼能征善戰,死後我這個當老子的給她用個軍禮你還在這羅裏吧嗦的。

“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