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決定乘勝追擊,直接撲向駐守在真定、河間的十萬南軍。
尤其是南軍裏麵還有和朱棣投降的,還被安排去演個無間道,這相當於不偷襲,告訴南軍他要打了。
耿炳文打仗就是一個穩字,沒有分兵駐守兩岸,反而是合兵,優勢很明顯,人多嘛,但劣勢也大,假如戰場失利的話,蔓延的速度會極其快。
雙方這次算是真的交手上了,朱棣派出手底下四名猛將正麵進攻,耿炳文指揮戰場,雙方打得有來有回。
那我們的Judy幹嘛去了呢?
他親自率領精銳騎兵,繞過南軍到側後猛擊,陣線破防的那叫一個快。
耿炳文知曉不能再繼續下去,退守回真定,朱棣的北軍猛攻三天無果,隻能撤回。
這一仗聽起來咱們Judy打贏了,事實上也是如此,但並沒有對南軍形成多麼大的損傷,主力還在,大本營也沒丟,接下來才是關鍵。
然後咱們Judy呢,他是耗不起來的,順道決定去找自家兄弟寧王朱權借個兵。】
朱權:這裏還有我的戲份?
我還活著?
本來以為自己被大侄子整死的朱權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慶幸撿回一條命,還是牙酸接下來的發展。
四哥你可別害我啊!
其他人更關注的則是這場戰後麵要如何打,一個個都閑不住,恨不得親自比劃比劃。
隻有得知自己死訊的幾個王:人和人之間真的不一樣。
【朱權呢,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
好家夥,咱們老朱是真能生啊,你也不想,你生這麼多兒子,孫子輩得多少啊,曾孫輩多少啊,你家人丁倒是興旺了,但國家得出多少錢養豬啊?】
朱元璋:說了我們家隻是姓朱,偏偏天幕要如此曲解。
別人還好,對數字敏感的人,想到藩王的俸祿,一下子臉色變了,眼神互相對了對:還不如養豬呢。
養豬好歹還能殺了吃,這卻是得養子子孫孫無窮代也,現在還看不出來,等到幾代以後,確實是個恐怖的數目。
【寧王的封地在朱棣的北邊,雖然也奉命集結軍隊,但存在感基本沒有,這可不叫豬肚看到他小老弟的小心思了嗎?
寧王是沒有明確在建文帝和燕王中間表態的,不過也能理解,大侄子太嚇人了,前麵的哥哥就是前車之鑒啊。
朱棣想要親自前往寧王那談談嘛,聯係聯係感情,但耿炳文帶著幾十萬大軍會樂意嗎?
這會兒,大侄子開啟了他靖難之役最為重要的一個操作:替換耿炳文,替換的人選呢,是開國公爵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
我們朱棣立馬開心了啊,李景隆他是半點不放在心上,直接把北平的守備任務交給他的大胖兒朱高熾,自己去找好弟弟聯係感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