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接連的勝利,朱棣應當是沒有將盛庸放在眼裏,尤其是跟盛庸的前鋒打了一場又是大勝,所以他決定留在東昌城和盛庸打一場。
主要是他發現盛庸的軍隊裏麵沒有多少騎兵,而燕王朱棣的三千營,可以說是當時戰鬥力騎兵最強,冷兵器時代,騎兵至上。
這一切都沒有錯,前提是冷兵器時代。
盛庸和朱棣打交道不算少,自然知曉對付騎兵的威力,所以他決定用火器壓製騎兵。
我都懷疑朱棣後來組建神機營是不是就是因為和盛庸的這一戰。】
朱高煦好奇的看著他爹,朱棣剛剛的溫情瞬間消失,“想知道?”
雖然語氣有些許不善,但朱高煦還是老實的點點頭,他想知道,左右他爹頂多就是揍他一頓,又不是沒挨過揍。
“哼。自己去猜。”朱棣沒回答這個問題。
其他朝代則是好奇,火器的威力放在戰場上到底是有多大,居然能叫最強騎兵吃虧。
林書:完全就不是一個lever的東西比較,沒有意義。
有些朝代就是看到也沒辦法做,別說是炸藥,冶鐵技術也得跟上才能做火器啊,也就隻能看看。
【第二天正式交戰,朱棣的騎兵衝陣盛庸的步兵,可他沒注意到軍隊的隊形,結果直接撞上火器,直接把北軍的騎兵炸懵了,況且軍馬受到驚嚇,更加不可控製。
雪上加霜的是,真定的平安也帶著軍隊趕到,朱棣沒有撤退,直接親自上陣,帶著人衝南軍左側想要進入中樞,可惜盛庸不是李景隆,他也沒慫,下命圍攻燕王的騎兵。
南軍的兵多,朱棣被圍困其中已經無法後退,好在他的手下沒有掉鏈子,朱能確實是跟著朱棣打天下的猛將,帶著人不惜一切代價發起死亡衝鋒,硬生生為朱棣撕開一條撤退的口子。
隻不過跟著朱棣衝鋒的張玉就沒有那麼幸運,中間兩人被衝散,張玉不知曉朱棣的情況,自然不會撤退,突入陣救之,沒於陣,享年五十八歲。】
瞧著天幕呈現一下子便炸翻騎兵的場麵,現場的馬匹立馬就失控了,對於動物而言,聲音更加敏銳。
後續朱棣手底下大將的表現也是叫人讚賞,不管是朱能還是張玉,起碼都能看出朱棣的手段和人格魅力。
不然戰場之上,哪裏有那麼長的時間去思考利益得失,都是本能的反應。
隻是有些可惜了。
朱元璋想著有沒有兩人的印象,還真沒有,不過這個張玉按照年紀,現在應當還很年輕,可以作為下一輩武將培養起來。
他這一輩打下來的江山,怎麼瞧著下一輩能用的並不多啊。
李景隆的發揮實在是叫他心有餘悸,日後對勳貴家的子弟都得多一層考慮再用。
【朱棣撤退的時候二兒子朱高煦親自斷後掩護全軍,北軍潰敗率領殘軍回北平,朱棣瞧著英勇的二兒子才稍稍撫慰張玉的死。
這一戰,可以說是直接把局勢拉回到一年前,盛庸,一戰成名。】
前麵那次還是守城之功,加上還有一個鐵鉉,這次確實是盛庸的主場,也值得。
【北軍需要休整,但南軍也不是傻大缺,真就等著人家休息好整軍再來,南軍打算一鼓作氣,截斷北軍歸路,這對於朱棣而言,幾乎是生死存亡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