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王守仁(十一)(2 / 2)

朱厚照沒想到這把火又燒到他身上,心裏也有點臊得慌。

不管人家寧王拉不拉跨,但王陽明肯定是厲害的。

人家評判藩王謀亂,他都想敲敲未來自己的大腦闊,是不是真的傻了。

不過,當官有這麼不被人喜歡嗎?

從頭到尾這位陽明先生那是一直都不放棄的辭官啊。

【正德十六年,咱們朱厚照同學就掛了,雖然咱們也挺可惜的,還連個兒子都沒留下,還是藩王當了皇帝。

不得不說啊,有時候寧王的運氣也是有點背啊。

就差這麼幾年,雖然也不一定是他當皇帝,但那會兒總比造反要有名頭,說不定還能渾水摸魚呢。】

朱厚照:我死這麼早?還沒兒子?

英國公這下不能裝傻了啊,這個消息很嚇人啊,雖然還有十幾年,但瞧著現在皇帝的年紀,立馬扯著嗓子喊太醫。

太醫院的人也製取,拿上自己吃飯的家夥往皇帝這邊跑,寧王不寧王先放一邊,還是看看皇帝的身體吧。

寧王應該是翻不起什麼浪。

寧王:我也覺得我有點倒黴啊。

【等到世宗繼位,短暫的愛了一下王陽明這位能人就開始冷漠,沒關係,反正王陽明也不愛老朱家這些奇葩皇帝。

他總算是等到了正式的辭職,不容易啊,打工人想要走人花了這麼些年。

太能幹了也是一種過錯,老板壓根不放人。

接下來王陽明就開始到處講學,他的弟子學了這麼些年也學出點名堂,夠資格講學了啊。

當時都稱為王學,人家有好好的名字不叫。】

【王陽明的新學有人追捧就有人不喜歡,但朝廷那些人不喜歡但全部都不否認他的軍事才華。

好家夥,王陽明都沒想到五十六歲這一年還要再就業,被任命為兩廣總督,熟悉的辭職,熟悉的不允許。

我隻能說,老朱家是會用人的。】

朱棣聽著天幕埋汰的語氣,也很是臊得慌,後代這是在幹什麼啊?

不是說不能用人家,但你要用就好好用,都五十六歲了,難道除了王陽明找不出其他人來嗎?

這才是重點啊?

【既然不能推脫,那就再就業吧,總不能指著皇帝的鼻子罵。

他照著以往一邊講學一邊治理的方式,又開始了做官,明處講學,暗處謀兵。

半年時間不到,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這次他依舊上書請辭,還沒等到回複便自行離去,因為他已經感知到自己大限將至了。】

【王陽明的思想是明中晚期主流學說之一,後來還傳播到日本,影響巨大。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

王陽明一生都在踐行他自己的學說,“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在封建社會具有強烈掙脫衝破的意味。

當然,大家也別被後人給他冠上的名頭給嚇到,思想嘛,還是得百花齊放,想批判還是得批判。

要是因為提前知道了他的個人成就退縮,那也不符合陽明先生的期望。

若是想踩著人上位揚名的,小心思收斂點。】

林書沒有詳細去仔細說王陽明學說的內容,因為她也不懂。

再說,人家正主就在那,總歸還能走出來那條路。

【三對父子咱們先講到這裏,明天開始和大家講講中國的四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