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的糧草采用的是混合製,中央直接補給、周邊州縣協助、行軍行台靈活調度多多方式配合。
李淵+李建成才算得上是蕭何模式,可哪怕是蕭何,在漢高祖封賞時也沒有封王,為什麼?
開國封功裏麵永遠都是軍功第一,這一點沒得跑。
劉邦雖然打仗不是那麼出名,但人家確實上戰場。】
劉邦喝酒得手一僵,這個誇獎大可不必。
蕭何那麼大的名頭,可封王的一定是武將,這就是打天下的不同。
蕭何沒有反對,現在是守天下,所以他這個相國的名聲大。
可在天下未定時,誰能比得過韓信他們?
秦朝更是能理解,他們就是標準得軍功封賞製度,而且武將嘛,功勞比起文官還真好裁定。
【李建成和李世民後來走的路線也完全不同。
武德元年李建成基本就在京城內幫忙著處理內政,這個事情就不好論功勞,尤其還有個大頭在他爹那;
武德二年好不容易找了個機會出去平定一次關中地區得叛亂,順帶接收河西地區,任務完成得很好;
武德三年,鎮守蒲州,防備突厥;
武德四年,李建成又率兵去平定了一下稽胡叛亂,大勝而回。
他作為太子的任務完成的很標準,可人的命運就是被捉弄的,偏偏李世民也是在這幾年封神,封無可封。】
李淵麵色為難,是啊,誰知道他的愁苦,兒子一個兩個都厲害,他都被架在那下不來。
其他人:該說不說,這種煩惱卻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他們還是有點酸。
別的不說,李建成聽起來也不是什麼庸人啊,李世民這樣的兒子不奢望,但能不能給一個李建成這樣的啊?
李建成:嗬嗬,謝謝你們的退而求其次啊!
有的人:別在那挑三揀四,先給我們個兒子。
有的人:別啊,不是還有女兒嘛。
【後來吧,兩兄弟還是有出去打仗,他們老父親已經發現失衡了。
李家兄弟不得不說用人都很有一手,李建成在東宮從屬眼裏那就是頂格的好主公啊。
當初隋朝還在時,便‘傾財賑施,卑身下士’。
別不把錢當一回事,仗義疏財可從來都是好詞,而且人家還有後麵四個字,世家高門子弟能有幾個能彎得下腰來?
禮賢下士四個字誰都會,可真正能做到又有幾個?
李建成當了太子以後也沒有飄起來,咱們二鳳上位後李建成得一些評價肯定會有失偏頗,但即便如此,一些東宮舊人的墓誌還是會提到他。
‘於時少海凝規,前星孕彩,左右之任,妙選其人’
“博求端士,實委正人”
李建成選賢任能的標準不單單隻有才學還有人品,身邊的李綱、魏征、唐臨等人都是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
雖然沒有記載太子納諫,但參照二鳳登基後麵對魏征上諫的強度,魏征總不可能厚此薄彼,正好說明李建成是有容人之量的。】
魏征聽到熟悉的名字就沉默了,李世民瞧著他酸酸的。
不過,當初魏征應該也是這麼給他大哥一頓噴的吧,不然顯得他真的很呆啊。
兩個人待遇一樣還比較平衡,要是一個春風拂麵、耐心勸諫,一個上來就是火力全開、唾沫四濺,那確實牙癢癢。
“這太子和太宗都好厲害啊。”百姓聽著覺得他們都覺得難做人。
要是能投票,他們手裏的票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投給太宗陛下的,畢竟能帶他們過好日子的才是實在人,隻不過還是真覺得有些可惜。
怎麼就不能別一塊同時出兩個優秀的皇子呢?
分一個給後麵子孫不肖的多好啊!
林書:你們是會合理利用資源的。
【起兵之初李建成那裏軍國庶務都多,庾抱做了他的軍府幕僚,為他做事那是嘔心瀝血;
蕭德言是位純粹的大學問家,簡單來說就是專門做學問的,《群書治要》和《括地誌》的真正主編,梁史也是他和其他人共同修撰,這樣的人是東宮屬臣太子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