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三位皇子可以說就是前期的主要鬥爭人物,四四也能放在太子身後,不過因為後麵是他的主場就沒放,就此作為一個分界線,太子黨和大阿哥黨就此落幕。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前麵的倒下來,後麵有的是人前仆後繼的踩上去。
後期的重點就是四四和老八兩黨了,其中八九十外加一個有自己小心思的十四算作是捆綁關係,老四加上十三是捆綁關係。
中間的五阿哥、七阿哥沒有爭儲的條件和野心,自動退出,兄弟倒是也沒非得拉著人入局,兩人的結局還算是不錯,保全了爵位和富貴,四四也不是真的非把兄弟清算完,人家沒得清算。】
五、七兩位阿哥鬆了口氣:果然不摻和保平安啊。
聽著前麵一個賽一個凶殘的過程和結局,他們都怕聽到自己不好的消息,這樣就好,這樣就好,四哥也不是那麼冷酷無情嘛。
老十四:為什麼每次到我就點那麼一兩句?我真的聽得憋屈又尷尬啊。
後宮的娘娘們同樣緊張不已,總算是聽到兩個好消息,宜妃的心放下來一半,另一半是徹底下不來了。
蓋棺定論的八阿哥黨,皇帝不清算你清算誰啊?
她也不明白,自己兒子為什麼就非得跟著老八混?
還小沒有下場能力的弟弟:很好,找到活命富貴的模板了,照抄就是,其他一些哥哥就是反麵例子,需要謹記預防啊。
【說說八阿哥胤禩。
說到八阿哥,對他的印象就是溫和、會鼓惑人、賢王、深情、得人心,乍一聽好像是很不錯,但細細深究起來還真沒幾個真實有用的形容。
八阿哥的人緣很好,上到重臣兄弟,下到宮女太監,對於他的感觀都是極好。
他出身並不高,後宮嘛,前期肯定是子以母貴,胤禩的母妃沒有撫養他的資格,送到了胤禔的母妃惠妃名下撫養。
在這種情況下,惠妃不至於去苛待他,但多餘的照顧也很難有,畢竟她兒子不是個省心的,她操心兒子還有後宮的彎彎繞繞,這就導致胤禩在這個過程一定會受委屈。
但皇子嘛,誰都受過委屈,比起那些被教養嬤嬤欺負死的公主,連喊冤都沒地方喊,已經足夠幸運了。】
惠妃沒心思去聽胤禩的事情,隻想著該如何叫皇上能夠放過胤禔。
至於康熙會不會遷怒?
惠妃隻能表示,他們這位萬歲爺,可沒那麼多情,現在的父子情分脆弱的很。
【胤禩需要一層保護色,為了保護自己小小年紀必須要能鎮得住人,或者說尋求保護者,這對於小孩子來是聰明的舉動。
胤禩不與人交惡,是因為他沒有底氣,後來跟在胤禔的身後,也是因為天然的養在惠妃那,沒得選擇。
胤禩挺受康熙喜歡的,17歲就被封為貝勒,後來陸陸續續領了許多的差事,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皇權社會,有事做代表皇帝記得你,無人問津才是大問題。
不過胤禩自己下苦功夫,讀書騎射樣樣都拔尖,要強的可不像是平時溫和的模樣。
但咱們八阿哥也有個書法的問題,字寫得叫康熙還給他派了個老師,可能真的是沒這方麵的天賦,像是胤禩這種對自己狠的人,不可能在練字上麵沒下功夫。
這裏麵四四倒是寫得一手好字,按照康師傅捧一踩一得德性,我都懷疑他不是不用四四來打擊胤禩了,造成兩人後麵不和。】
康熙運氣,運氣,運氣,好不容易才平複下來,聽得出來天幕對他有意見了,時不時的就拿出來刺一下。
胤禩被當麵指出這個毛病,很想要否認他沒有因為這點事和老四對著幹,把黨爭當作什麼呢?
尤其是老四,你那理解加同情的眼神是什麼?腦子進水了?
胤禛默默收回眼神,看到胤禩不痛快又憋屈的模樣,心裏好受許多,隻不過依舊麵無表情。
【說到胤禩自然不能少說他的好人緣,也是有趣,他和四四真就是一個對照組,兩人後來成為對手有康熙的有意為之,但也有本身不太契合的磁場。
先說說兄弟裏麵吧,胤禩和九、十阿哥那陣就是捆綁在一塊的關係,九阿哥生母是四妃中受寵的宜妃,十皇子出身更是顯赫,母族可以說完全足夠爭皇位,母妃是溫僖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