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司馬光不講文德(2 / 2)

你和你的政敵三封信費勁巴拉的教育一通,人家官位比你高,在皇帝那比你受寵,和你是平輩,心理不要太優越啊。

三封信可能也是司馬光最後的遮掩,表示我對你王安石已經夠顧全情誼,日後你死我活都是常事了。】

比起前麵那些心理,後麵這個猜測更加合理。

要動手自然也得有個鋪墊,三封信都勸不回,那我隻能拋棄以前的情誼和你開戰了。

雖然知道是為了名聲好聽,可還是有點很不要臉的虛偽感啊。

【然後就是司馬光做事很不得體的一件事。

當時正好是館閣人員考試,因為宋朝中了進士以後需要外放到地方曆練,然後再次來考試邁向更好的官途。

司馬光主持這次考試沒有任何問題,但問題是他親自出了一個論‘三不足’的對錯。

提到王安石,罵他的時候就會提到大名鼎鼎的三不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魏征都沒法再淡然,這句話的離經叛道程度可謂是無法估量。

老天的示警,祖宗之法,人言,到了王安石這裏居然都不需要在意,百分百的反社會人格啊。

可,魏征疑惑的是,王安石哪怕是特立獨行,在儒家治世的時代,能夠沒有腦子的說出這麼三句話嗎?

【如果王安石真的堂而皇之說出過這麼三句話,那他就是不用分辯的大傻子。

可問題是,這三句話是司馬光自己總結的,意味著,哪怕是王安石說過相同意思的話,他也不該如此總結還把它拿出來當作朝廷官員考核的論題。

經過這麼一傳播,基本上就把三句話安在王安石的腦袋上,扣都扣不掉。

王安石要如何反駁呢?要如何去找證據呢?

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政敵沒錯,手段狠辣下作也可以,問題是你司馬光頂著大宋君子標杆的名聲直接捏造,名聲不好也怪不得別人。】

這就是捏造證據栽贓,政敵對手如此做沒關係,但司馬光不行,他的名聲太正麵,而且把題目放到國家官員考核中,可以說是以權謀私,公器私用。

這次就連保守派都沒法說什麼,他們私底下自然什麼手段都能使,但你明麵上還是得看得過去啊。

尤其是,司馬光動用館閣考試,誰知道他下一次會不會把他們某些含糊的言論‘總結’、‘自我理解’一番後放上去呢。

文人重名聲,不光王安石害怕,他們也害怕啊。

【王安石這個人本身真的是……有種矛盾的魅力,雖然喜歡他卻是恨不得點醒他的拗,可有時候他的這種拗又彙聚成別樣的人格魅力。

他直接頂著這種雷點到宋神宗麵前辯駁,答案是不是最佳已經不用辯論,這玩意沒有意義。

他沒有垂頭喪氣,沒有躲避,也沒有去找司馬光這個始作俑者,他隻是找到他需要解釋,需要相信他的人辯駁。

哪怕他是文人,可王安石給人的感覺真的就是石頭,隻不過有人覺得是堅硬的臭石頭,有的人覺得是不需要外在開發的璞玉。】

宋神宗表示對對對,和他解釋就行啦,他是相信介甫的。

麵對天幕的誇獎王安石不為所動。

司馬光卻是更加臉色難看,現在他和王安石的關係還沒到後麵那種地步,他有種像是在聽別人故事的感覺。

好陌生啊,他居然會利用館閣考試來攻擊王安石,還是存疑的話。

好陌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