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雖是勝者,可秦二世暴虐,秦朝久耗民力,八年戰亂,已經將民生消耗殆盡。
漢朝開國之初窮到什麼地步呢?
“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劉邦出門想要弄上充門麵的高頭大馬都很困難,蕭何他們出門啥的困難隻能坐牛車。
可見一斑。】
始皇帝聽到這裏已經收拾好心情,聽聞劉邦的窘迫並無嘲諷之意,天子將相尚且如此,百姓又當如何境地呢?
更何況,這一幕的出現,有他們的手筆在裏麵。
稍微有些良知的人,都不會因為此事嘲諷譏笑。
劉邦深覺如此啊,當時可真是苦啊,雖然沒有淪落到吃糠飯的地步,但和他當初看到的始皇帝出巡簡直是天壤之別。
天知道他都在懷疑,當時始皇帝出巡抬著轎多威風啊,等到了他這裏,想要找到充排麵的駿馬都困難,要不就是毛色不對,要不就是高矮不符合。
還有他的丞相啊,出門還得坐牛車,說說都造孽,風吹日曬的,總不好在牛車上麵安個棚啊。
【劉邦二月登基,五月便發布了相當於綱領性的五月詔書,目的嘛就是為了安定社會、恢複生產。
漢朝從建國之初的基調便是休養生息,後麵幾代都是如此,等到了咱們劉豬豬那,養的差不多了,有底子可以打了,但也確實是窮兵黷武,又打的差不多,開始休養生息。】
想要武功,肯定是得掏家底。
劉徹對於這件事無解,打仗不費錢他做夢也想啊,但就是辦不到。
富商大戶:問題是你掏的是我們的家底啊。
百姓無言,總歸無論是哪個朝代,好過也是相對性的,他們隻能默默接受朝廷的政令。
黑戶和野人不是那麼好當的。
【五月詔書的十條要點又分為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是命令流民回家去種地,因為饑餓賣身的奴婢也得到免除,反正在農耕社會,一切都是為了擴大農耕生產。
第二個方麵自然是論功行賞,主要是軍功。
跟著劉老板累死累活的打天下圖的不就是這個嘛,當然你人格高尚視名利如糞土當我沒說。
當然,也不是單純的賞賜,跟著劉邦打天下的這批人,就是一股鞏固漢朝政權的地方力量。
劉邦登基後也沒瓢,女色這些方麵是他本來就這德性,但對於打下的天下還有百姓他的態度還是沒有變,輕徭薄賦這一點在他範圍內他是給了大漢百姓的。
但他有心無力,真正的輕徭薄賦是等到呂雉上位以後,倒不是說劉邦沒有仁心,而是建國之初不代表就安定下來了。
那九年裏麵,劉邦可沒一直在宮內享福,征討匈奴、平定封王叛亂東奔西走,要不是這樣,也不會叫呂雉慢慢的掌握權力。
九年裏麵劉邦說一句盡心盡力也不為過。】
開國後可不是就能待在宮裏安安靜靜處理政事,那麼多諸侯王,還有不安分的地區,可不是得跟救火隊一樣,哪裏起往哪裏親征。
不提那狗屎的白登之圍,劉邦說一句辛苦也是值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