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總攬百官,自然要開始實現少年時的想法。
他重權,但又和單純的重權不一樣,而是要利用手裏的權力去謀劃天下。
他需要觀察時機謀劃統一,需要考慮政治利弊實現天下大治,需要扭轉土地荒蕪、人相食的局麵。
政治、軍事、經濟的事情他都做完了,說好聽點是總攬百官,說不好聽點,皇帝該做的事情都被他做完了。
天下,是他打的,政策,是他製定推行的,民間經濟,是他一手複蘇的。
這種情況,誰要是跑到他麵前說一句,你可以把這個相對穩定的天下交給劉家小皇帝了,我覺得曹操砍人是完全沒問題的。】
劉徹:如果不是他老劉家的江山,確實他也會覺得沒問題。
曹操的小眼睛時不時的瞅瞅荀彧。
荀彧:“……”
本來心情就糟糕,主公還一副糟心的模樣,實在是傷眼不想看。
完全不給曹操痛哭流涕表演的機會。
【曹操攬權的事情先不說了,但他確實幹活了。
除了一輩子差不多都在出征的路上外,富國強兵和任用賢能也是做到極致。
按照東漢末年的環境,不能說富國強兵,隻能說盡量能吃上糧食,別出現什麼人間慘劇就是天下大治了。
曹操對待人才的態度沒得說,或者說三國那會兒有雄主之相的對待人才都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這是標配,所以冒出來的人才也是最多的。
比雨後春筍都要過分,像是別的事情,能掰扯出來十個都算了解,但換曹操那個時代,光是他這邊能數得上名號的就已經超過這個數。
說到底,還是得感謝羅貫中先生啊。】
《三國演義》太具有觀賞性和閱讀性了。
哪怕是精神文化匱乏的那一代,小時候也不缺三國相關的連環畫和小人書。
誰都能說上兩句。
三國:這個羅先生提了好多次,真有大才啊。
羅貫中默默合上正在寫的三國,想了想還是不刪改了。
他就一寫小說的,人家偏要當真關他什麼事?
【東漢末年的糧食問題超乎尋常的嚴重,哪怕是天子和百官都麵臨無糧要餓肚子的危機,更何況是尋常百姓呢。
自然這個問題被率先提出來商討,不然本來打仗就一批批的死人,再因為糧食一批批死,基本諸侯都不用打仗了。
屯田的策略並不隻有曹操這邊能想到,但他這邊完成的最好。
曹操以秦皇漢武作為榜樣,“秦人以急農並天下”、“漢武以屯田定西域”自然成為他製定屯田策略的重要參考。】
始皇帝\/劉徹:還有點眼光。
劉徹:如果能不對他漢室江山有心思就好了。
雖然知道這種白日夢不興做。
【曹操屯田一直都有軍屯和民屯兩種,但事實是,曹操去世前軍屯的效果都不是很突出,民屯實施最早也是最好的就是許下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