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的那些被詬病的事情林書沒有遮掩,本來就記載下來,沒必要遮掩。
該罵的早就罵了,債多不愁身,曹操也早就習慣了。
像是現在他聽到就半點不在意,不殺留著過年啊?
黃巾軍能留是因為頭領被殺了,說到底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可袁紹的軍隊能一樣?
那是他多少年的家底,中間有多少人會念舊主?
“倒是個雄主。”始皇帝評價道。
殺伐果斷,又能叫手下的人歸心,亂世確實有一爭之力。
至於氣急敗壞的袁紹暫且不論,不是主角就得減少戲份。
【官渡一戰,袁紹和剩下的兒子帶著八百多的騎兵渡河,敗得有多慘可想而知,曹操這次可算是真正得富裕起來了啊。
曹操真的是對付袁紹腦子比誰都要清醒,哪怕如此還是明白,袁家兄弟尚有反撲之力,半分未曾放下防備。
袁紹本身活著回去但已經經常吐血,也是,一戰敗得如此慘烈本身心氣就高,自然受不了,袁紹沒撐多久死了。
但問題是,他沒定嗣,一下子出問題了,長子沒繼承,反而是小兒子繼位。
兄弟倆不用腦子說這感情都是塑料的,曹操對付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也不管他們什麼心思,反正就是各個擊破,還很大方的叫自家兒子娶袁氏女,左右是娶進門,不虧。
老子都沒打贏更更何況幾個都不同心的小子,還順帶征了把烏桓。
說實話,曹操那些年是真的身體力行,不畏寒苦,西征高幹。】
不說以後了,就是現在的袁家兄弟互相看著都有些不對勁。
其他人不說,光是已經出局的長子袁譚看弟弟的眼神就很耐人尋味了。
袁紹更是這會兒就吐血了,不管是官渡之戰的失敗,還是死後兒子的內訌,都足夠叫他嘔血。
【打烏桓回家的路上高興啊,曹操本身還是有文采的,留下來了咱們得全篇背誦的《觀滄海》,其實有五個部分,幸虧隻選取了一部分。
打完烏桓,曹操徹底摧毀袁家的勢力,統一河北。
天下的幾股勢力,曹操無論是名義上——天子在手大義我有,還是實力上——軍隊拳頭大,都是一家獨大。
這個一家獨大是勢力,並不是說天下就一統了。
曹操和袁紹的爭奪落下帷幕,正式開始進入三分天下的進程。
曹操、劉備、孫權這會兒都沒稱帝,曹操強,那剩下的兩個自然就會聯手,不然真得被他一手收拾。
曹操一生中大小戰役無數,用兵最多便是官渡之戰和後麵的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赤壁之戰則截然相反,一把梭哈上了元氣。】
曹操這下站不住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肯定是發生在後期,那會兒他已經打贏袁紹,還統一河北,若是再吞並孫權劉備兩方勢力,可以說統一中原。
這樣的戰爭動用的兵力可想而知,但在天幕嘴裏卻是如此形容,怎麼能叫他不著急?
現在恨不得叫天幕立刻把赤壁之戰仔仔細細說清楚。
可曹操還是不解,他兵力強盛,身邊人才更是如雲,如何會輸得如此慘烈?
林書:那當然是你身邊的故人死得都差不多啦。
荀彧和你離心,郭嘉早死,剩下的幾個自知勸不住你也沒多費心費力,唯一勸你的你還聽不進去,可不輸得慘兮兮嘛。
郭嘉則是在思考這場仗,身上懶洋洋得那股勁消失,麵無表情,腦袋裏開始頭腦風暴。
赤壁之戰?
水戰能有何方式叫十幾萬大軍輸光?
北方不善水站但也不至於弱到如此地步,天時?地利?人和?
郭嘉在那拚命的思考,回過神就對上自家主公黑胖臉上帶著的期盼。
呃,稍微有點傷眼睛。
雖然這會兒有這種想法挺對不住主公的。
曹操可不知曉他寄予希望的軍師在那吐槽他,“奉孝,你”
郭嘉一臉我懂,“主公放心,我在想。”
不說全部推演出來,但會把能想到的情況都寫下來,哪怕又早亡,也有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