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聽過這麼寒酸的起家了。
雖然許多人也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但他們聽著劉裕就拿著手上的一千人在打生打死,說不出來的同情,甚至都想捐點。
一千人有什麼用啊?
雖然他前麵打孫恩打得順手,但說一千道一萬道,就那麼點人,都謔謔不起來。
他們聽著都跟著擔心,稍微不至於手裏麵這麼點人就得被打沒。
雖然少,但好歹也是攢出來的家底。
【丹徒這個地方是北府軍的大本營,但前麵劉牢之帶著北府軍的精銳大軍早就南下了,現在兵力空虛,看到來勢洶洶的敵人,人心不穩,都把家裏收拾打包好,察覺到不對就準備挑起擔子溜之大吉。
劉裕的到來叫他們士氣稍有振作。
這地方東吳應該很熟悉,當初孫權和孫策可都是坐鎮這裏,那會兒他們就把蒜山看作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東晉,自然也沒落下這個傳統,顯然接下來雙方的軍事重點會放在蒜山。】
孫家人都快氣死了。
本身司馬家摘桃子就很氣人,被胡人打得往他江東跑更氣人。
你他娘的沒本事,倒是把他們東吳老家當作是養老的偏辟地,真是連帶著名聲都不好了。
還有那東晉到底是群什麼牛鬼蛇神啊,知道差,但沒想到居然如此差勁。
這麼多的人,居然還是劉裕這個追擊失敗的人率先趕到支援,其他人那是什麼態度?
一個個真是半分不把建康放在心上。
而且,其他人呢?
兵馬除了北府軍難道其他的都調不出來空餘的?
【孫恩本身身先士卒,想要奪取丹徒自然得取得蒜山這個製高點,帶著人就往那裏衝。
劉裕這群手底下的兵若是活下來真是一個個的好手,連轉軸啊,還沒來得及休息,劉裕親自帶著幾百號人也跟著衝。
然後就發生了奇跡般的蒜山之戰。
不用我多說,大家基本也聽出來這一戰劉裕的劣勢,光是列出來的條件,說實話我都不知道他拿什麼贏。
匆匆趕來什麼都沒布置倉促應戰,不足一千人的人馬和孫恩萬人兵馬的懸殊,劉裕的人匆匆趕來滿身疲憊,孫恩的人坐船來,相當於是以勞敵疲,還有什麼士氣低落、民心不穩……
這種條件,我要是孫恩,我都不知道拿什麼輸。
但之所以說是奇跡之戰,就是因為孫恩真就跟見鬼了一樣:我來了,我輸了,我走了。
我都想高喊一句,有天理嗎?
如此充分的敗仗條件都滿足了,居然還是沒打贏?
但曆史的真實不會以我們的意誌轉移,劉裕就是贏了。】
別說是孫恩,就是其他武將和帝王都無法理解。
任何優勢都不占,哪怕是他們想要贏,倉促之下甚至都來不及布置就迎戰,很是茫然啊。
這一刻,他們的好奇心達到頂峰:這莫不是真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