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也沒之前聽得那麼漫不經心,諸葛亮的遺憾便在於,他有能力複漢,可偏偏陰差陽錯。
他可以成為專心政事的丞相,可以是隆中躬身耕耘的隱士,偏偏一輩子都耗在興複漢室這件事上。
劉徹又忍不住自豪,他的大漢居然在走向消亡之際,還有像諸葛亮這般的人物前仆後繼的挽留它,叫他都生不出對漢亡的惆悵。
足夠輝煌了。
【諸葛亮是我國獨有文化培養出來忠於國民,自強不息的傑出人物,“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自身崇高的奉獻精神會和仁人誌士、百姓引起共鳴,當然,沒品的東西哪都有。
月亮皎潔溫柔的光輝,灑落在三國這片充斥著戰火和血腥的土地,所以把他當成白月光一點都不為過。
哪個皇帝不想有這樣一個臣子呢?
哪個百姓不希望有這樣一位官員呢?
哪個學子不希望有這樣一位老師呢?】
李世民瘋狂點頭,他都要饞瘋了,雖然現在家裏的水已經搖搖欲墜,但這花心的毛病實在是改不了。
若是諸葛丞相到他手下做事……光是想想都要笑出聲的地步。
劉徹等人也連連點頭,但想歸想,你還真能送來嗎?
就算是能送來,人家可不樂意,怕是死心塌地的跟著那個劉備了。
隻有始皇帝有皺眉,不是對諸葛亮本身,而是聽著他為了一個已經倒塌的漢室鞠躬盡瘁,叫他忍不住想到,在他的大秦傾頹時,可曾有人如此拚命的去挽救過?
【對於諸葛亮,除非是惡意挑刺,好像評價還真都是光輝偉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一個個的頭銜看得人眼花繚亂。
在世時是武鄉侯,過世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跟著他匡扶漢室,後又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真是一點都沒有打折扣。
他所做的,蜀中的百姓都看在眼裏,哪怕他的北伐無功而返,可等到他死後,百姓請求為他立廟,朝廷用禮秩駁回,可百姓並不理解這些,還是私自在道陌上祭祀於他。】
諸葛亮沉沉歎了口氣,眼眶微微濕潤,隻是覺得心酸又欣慰。
他不在意這些身後事,可聽到看到,心中又難免覺得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有了理由,隻是羞愧於做得不夠,並沒有叫百姓過上好日子。
【諸葛亮的功績和忠心怕是所有君王都稱許的,所以他們給起死後殊榮來也不手軟,清廉公正的官員更是以他為百姓,寫詩的時候出現咱們丞相的幾率更是大。
他代表的是中國儒家最正統的思想,是封建禮教培養出來的最清高孤傲的儒士。
題外話,你們要是都按照這樣的標準培養和出師,我哪裏能時不時損你們兩句啊。
所以看到了嗎?
我雖然損儒家,但隻要不走歪路的儒家,培養出來的仁義禮智信人才,是真的很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