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一個個都慢慢發展起來(1 / 3)

【李鴻章努力下,條約雖說沒有要怕割地,但賠償的數額時四億五千萬。

唉,拿什麼拯救你啊,晚清?】

嗬嗬

還拯救個屁啊。

一路下來,賠出去多少銀子了?

利息都還不完,而且,憑什麼還?

去死吧,狗大清。

一瞬間,這個念頭同頻的相當高。

【接下來慈禧居然率先領頭發起了改革,動作一直維持到王朝落幕,中間確實折騰出來不少東西,解放纏足,為火車代言等等。

袁世凱因為危難時救助得到了慈禧的信任,也沒停下動作,他有一個於公於私都很大膽的想法——廢除科舉製。

不用多言都能知曉這一舉動會得罪哪些人的利益。

袁世凱也不是什麼熱血上頭的小年輕,他沒那麼激進,但廢除還是要廢除。

那些之前考上的人就不動,好好做他們的官,然後再弄一條新的進階之路,反正就是公費上新式學堂,還派留學生出國。

好在也不是一切都不利於他,清末許多知識分子覺醒,八股文集團並不是鐵板一塊,但袁世凱還是失敗了。

不過他還等得起。】

特殊的年代,發生什麼都有較高的包容度,但科舉這事還是挑動了各朝各代讀書人的神經。

像是秦漢這種連科舉製都沒出來,正在試行階段就聽到廢除的朝代,各家人才眼神都有些恐慌,不會這麼倒黴吧?

始皇帝肯定不會廢除,還會繼續促進。

於他們而言,科舉就是最好的選拔方式,而且,他們這會兒連湊齊一場全國性的科舉都困難,識字都沒有推廣,隻要稍微識字就能混個基層的小吏當當。

【科舉製都還不是那會兒最重要的事情,滿清那點底子都打沒了,北京城的軍事防禦都沒有了啊,還是先把新軍組建起來吧。

袁小四是真的會結交啊,這個活兒還真被他攬到手了,連太監都幫他說話。

袁小四在這邊練兵,黑熊國和倭國就東北問題也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仗,苦了東北的百姓。】

【我們一路走來不斷試錯,想要找到一條適合又強大的道路,並不容易。

康有為的變法之路顯然輸得皇帝本都沒了,此路不通,自然不能就這麼過下去,還是有人在不斷的探尋強國之路。

之前便說了,當時第一批人選擇的無非就是三條:變法、實業、革命。

接下來便要介紹張謇同誌選擇的實業興國之路。】

不斷試錯?

這話可真是叫人絕望,顯然這條路依舊不通,他們都想不到為何?

但總歸是要聽聽,尋找中間的彎路,以示自警。

【張謇31歲才開始讀書人的科舉夢,一舉便中了舉人第二名,但接下來九年時間好運沒有再眷顧他,屢戰屢敗,可等到他41歲這年,張謇中了狀元。

按照套路,他未來就是仕途。

但張謇並沒有,考取狀元居然還能舍棄,反而走了一條當時十分艱難的道路,不過,那會兒什麼路都不好走。】

狀元一出來,各朝各代的讀書人都被凡爾賽到了,尤其是人家中了狀元卻並不選擇做官,反而說明他真不是沽名釣譽之人。

這叫他們情何以堪啊?

【張謇和康有為他們都是一樣的想法,就是改革然後君主立憲,隻不過後者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光緒身上,前者卻是實幹派。

他信奉靠清政府還不如靠自己,因為他實在無法理解慈禧在戰爭時期大辦生日party的行為。】

一陣沉默,但也確實如此,換誰都不敢寄希望於這樣的政府了。

隻不過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遷移而已。

【張謇選擇的是自下而上的救國之路,棄官從商、實業興國。

這換到哪個朝代都是祖墳冒青煙又被一股澆滅的程度,張謇可不管那些評價,他輕而易舉的放棄了前麵幾十年為了科舉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光是這份心性都難得。】

代入一下,自家好不容易考上狀元的兒子一下子說要去做買賣,許多人都捂住胸口,可不敢想。

但張謇的心性卻是難得,還有自己的思考,並不盲從時代的洪流,每個時代能脫穎而出的人,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