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他們同盟會到處點火十幾年,可對清政府而言卻隻是皮毛傷,但誰都沒想到,大清自己人折騰兩年,就把一切都折騰散了。

還真是富貴人家,別人從外麵來打是殺不死的,隻有自己內部腐朽才會倒塌。

攝政王動作挺大,一手抓軍權,一手抓政治,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就是一團狗屎。

立憲派被他明晃晃的偏心眼逼到了支持革命的地步,而修建鐵路一事居然還引起四川地區幾十萬百姓起義,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

不得不從湖北省調兵到四川增援,卻給了武昌起義一個絕佳的機會。

一環套一環,一步步自掘墳墓。

刀已出鞘,槍已上膛。

讓我們拭目以待,天下英雄,誰主沉浮?】

終於要來了。

萬眾期待,他們都預料到什麼。

隻是,他們終究無法想象,沒有皇帝該如何治理天下。

隻有滿清的皇帝一個個黑著臉,之前那些恥辱已經叫他們本朝都焦頭爛額,以往差不多被打壓下去的反賊一個個都活躍起來,百姓更是人心浮動。

可,哪怕再無能再羞辱,他們也不願意親眼看著王朝覆滅。

但,那又能如何呢?

【說到起義,這件事就是同盟會裏麵分出來的兩個支線組織搞出來的。

同盟會本事散得也是到處開花,我就不一一介紹中間分裂、合並的過程了。

當時決定起義的人碰了頭,迅速決定起義的時間、分工和作戰計劃。

時間定在了1911年10月6日,這個日子是農曆八月十五,當時流傳一句“農曆八月十五殺韃子”,也算討個好彩頭。

看起來整個計劃時間選得沒問題,計劃中的每一環也分到人,對地形更是熟悉的不行,一切都很完美。

但有時候,很嚴肅的事情,偏偏就有一個接一個的意外,更加沒法講道理的是,還成功了。】

好家夥,到底是有多招人恨啊,居然還有這麼句俗話。

而且,起義這種事情意外多了,為什麼還能成功?

【第一個意外,被稱為“南湖炮隊事件。

幾名士兵和自己的長官因為私人恩怨打架,都是當兵的,上起頭來自然是抄起家夥就是幹啊,槍械打起來真是要命。

這件事倒是沒牽扯出來起義這件事,但人家軍隊肯定會進行戒嚴啊,本來鬆散的軍隊一時之間風聲緊了,以前還能隨便串門、開party,現在連新軍的武器彈藥都統一收繳保管。

最最最要命的是,不知道是革命軍大嘴巴泄露了起義,還是人家真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在起義的前一天晚上,突然下令新軍換防。

說明一點啊,這些軍隊裏麵起義軍占的人數不少,但這麼一換防,計劃都被打亂了,包括總指揮官蔣翊武也在換防之內,大家就能想到這個意外的打擊有多大。】

好家夥,這還起義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