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欲辦軍校(1 / 2)

求推薦和收藏,老劉謝謝啦!

徽府學院的事情,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所以劉軒,也是可以喘口氣了。

一直以來,劉軒雖然忙,但是讀書、練字、鍛煉身體這些事情,一樣也沒落下,現在,劉軒的字,進步很大了,基本上有點正楷字體的雛形了。

身體素質方麵,由於劉軒堅持跑步、騎馬、和做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這些動作,現在已經顯現出一些肌肉,再加上每天的夥食很好,所以整個人,看起來壯實了不少。劉軒認為成大事者,必須自己要有堅實的身體,否則夢想還沒成真,自己卻先倒下了。

因為上次被綁的事情,劉軒始終是耿耿於懷,他覺得,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還是不足保護自己,更不能保護汪家這龐大的產業。盡管劉軒現在還不是汪家的人,但是這兩成股份,已經讓劉軒的財富,僅次於汪旭成了。

汪家的股東們雖然多,但是那些都是小股東,所占的份額很少,以前汪旭成獨占六成,其餘四成由二十多個股東zhan有,後來汪旭成收了義子,就把自己的股份,給了汪揚、汪名各一成,自己隻剩下四成。

劉軒改革礦務以後,汪旭成又把股份重新分配,汪旭成擁有三成半,劉軒、汪揚、汪名各一成,其餘三成半歸以前那些小股東擁有,雖然小股東的份額少了,但是分紅卻多了,所以股東們也沒什麼意見。到了最後,汪揚也死了,劉軒得到了汪揚的股份,一人占了兩成,就這樣成了汪家的第二大股東。

劉軒既是汪家的大股東,又是安慶府的知府,乃是朝廷命官,可謂是權財雙收啊,也許就是應驗了劉軒的那句話,“位子越高,也就越危險”。按照劉軒自己的計劃,要想在亂世有所作為,唯一的出路,就是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這個道理劉軒還是懂的。經過劉軒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劉軒決定還是先從“軍校”入手,他想效仿蔣介石,創辦“黃埔軍校”。

在準備開辦軍校之前,劉軒吩咐宋師爺,收集一切關於大清朝軍隊的資料,因為劉軒想要完全了解清軍的狀況。好在宋湘也是不負眾望,利用以前做官了解的情況,加上現在是知府大人的師爺,行事較為方便,所以很快就搜集了一些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劉軒大致了解了清軍的部署和編製等一些情況。

清軍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係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府的領侍衛內大臣和禦前大臣分掌,而禦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

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駐紮於全國各重要之地,安慶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所以在安慶周圍也有八旗軍隊駐紮,不過數量很少罷了。

而綠營,全部由漢軍組建,綠營主要是步兵﹐分為戰兵和守兵兩種﹐此外還有騎兵和水師。綠營的兵力除京師設巡捕五營以外,其餘都在各地駐守,根據地方的差異,駐守的兵額也是不同的。

道光即位以後,又對全國的兵力部署,做了適當調整,現在八旗的兵力有二十萬之眾,而綠營的軍隊數目更龐大,足有七十萬人,另外一些地方上的軍隊加起來,至少也有二十萬左右。雖然這些數字不是很精確,但這些數據,是宋湘從一些高級將官那裏打探來的消息,基本能符合實際情況的。

劉軒比較關注的是安徽地區的駐軍情況,安徽地區屬於內陸,離海太遠,離邊疆就更遠了,所以安徽的駐軍在所有省級行政區內,駐軍數量是最少的。上次劉軒被綁時,執行搜山任務的軍隊,就是這安慶府的駐軍,整個安徽地區,平時的駐軍不超多三萬。這三萬軍隊,一萬分布在安慶城附近,一萬駐紮在長江兩岸,還有一萬則是分算在各地。

劉軒了解完清朝的軍隊建製與部署以後,很是疑惑,他覺得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怎麼會被那些歐洲小國家,隨便派個幾千人,就打敗了呢。

劉軒想起這些時,又記起了曆史上,清滅明時,好像就是這些號稱“鐵騎”的八旗將士,屢次打敗“強大”的明朝軍隊,最終統一中國。如此看來,清朝正在“模仿”自己的“前輩”,等待著被別人消滅。

此時的劉軒並不知道,這些清軍的戰鬥力到底如何。但是劉軒的想法很簡單,不管這些軍隊好不好,他都不會去想著控製這些軍隊,而是要培養出一隻完成聽命於自己的軍隊,來幫助自己實現偉大的計劃。

這是劉軒最終的決定,為了培養人才,劉軒決定盡快開辦軍事學校。

劉軒這次依然決定去找陶澍,因為劉軒對這個人有種敬佩感,加上陶澍的官職就是關於製學教習的事情,所以要想順利的通過朝廷審核,必須要先通過陶澍這一關。此外劉軒認為,陶澍博學多才,也許還能給自己提一些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