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再起禍端(1 / 2)

求推薦和收藏,老劉謝謝啦!

通過“銅陵事件”,劉軒感到,自己軍事力量的不足,而水師力量更為薄弱,縱使有英國的先進戰船,依然難以抵抗清軍的“螞蟻戰術”,所以加強水師力量,勢在必行。

四月二十四,劉軒在和淮軍幾位將領,以及包世臣、陳秋白等人商議後,頒布軍令。

命馬誌成從治安隊中,選拔習得水性的優秀士兵,與民團學院招募的學員,共同組建淮軍水師營,暫設安慶、銅陵兩營,每營一萬人,分成五個小隊,每隊分配十艘戰船,限時兩月內組建完成。

安慶一營歸劉軒直屬,銅陵一營由韓纓暫任營長,同時韓纓的一團兵馬,將分兵駐紮與銅陵城外圍,以及礦區一帶。

劉軒又親自,給韓丁下達命令,要求新洲造船廠立刻擴建,並且大量招募工人,全力生產戰船,同時要求徽府學院,開設造船這一專業課程,為船廠培養人才。

按照劉軒和幾位高級將領,一起研究出的方案,五年內,淮軍水師營,在數量和戰鬥力上,都將超過大清水師的實力。

此次,除了大力發展水師,劉軒還給各地駐軍,以及治安隊,下達軍令,要求各地加緊練兵,定期開展考核,采取優勝劣汰製,為成績優異者,給予一定的獎勵。

同時銅陵軍工廠,也接到了軍令,這是劉軒第一次以命令的形式,要求軍工廠,加緊研發火槍和火炮。

劉軒為了了解,各地駐軍的實際情況,於四月二十八日,開始巡查各地駐軍,治安隊和正在組建的水師營,都在巡查範圍。

三萬陸軍,兩萬水軍,五萬餘治安隊,這就是劉軒目前的全部兵力,所有軍隊數量,都是對外保密,就連各地駐軍的將領,也隻有幾人知道準確數字,而在軍機處的檔案中,安徽全省,隻有水路兩軍共三萬人。

這些士兵中,部分是原先安徽的軍隊,後來通過民團學院的訓練,戰鬥力已經大有提升。

雖然訓練很刻苦,但是可以拿到十足的餉銀,而且夥食等方麵的待遇,也是比原先要強的多,加上定期的餉銀,都是汪氏集團在發放,而不是大清朝廷,這讓所有的士兵,都明白一個道理,他們能有這般的待遇,是靠著一個人,才擁有的,而這個人,就是他們景仰的,安徽巡撫、汪氏集團董事長——劉軒。

所以將士們,能唯一能做的,就是誓死效忠劉軒!前次,琦善炮轟銅陵港,殺害銅陵水師近千人,這再次對安徽各軍,造成極大的震動,讓安徽的將士們,和清軍已經產生了距離,甚至有些人,吵著要殺向南京,為死難的弟兄報仇。

劉軒在各地軍營,看到這些情況後,深感欣慰,同時也很激動,心中感歎,有軍如此!何愁大業不成啊!

在巡查過程中,劉軒又給宋湘發布政令,要求宋湘昭告安徽百姓,凡是在安徽各地參軍的士兵,其家人,耕種汪氏集團的土地,將免租一半。

這道政令,是劉軒參照,宋湘報上來的,收購土地和收攏百姓的,進度情況,才作出決定。

目前安慶和池州兩地,八成土地,已經被汪氏集團控製,其餘各地,也有部分土地被收購,而安慶一府的人口,已經達到一百五十萬人,等於是完成了,劉軒所布置任務的一半,與此同時,池州府人口數字,也在不斷增長。

劉軒認為,為了增強自己,在軍中的領導力,解決將士的後顧之憂,這是一個重要途徑。而給軍屬家庭減租,正是迎合了,將士們思鄉的心理。

所以此政一出,廣大將士們,都是歡呼雀躍,相互稱讚劉軒,執政有方,愛民如子。

而那些,家中沒有人參軍的農戶,在得知此消息後,都是打算將自家孩子,送去民團學員。這使得漢斯,又將要忙碌一陣。

五月初三,劉軒正在各處軍營巡查……

銅陵軍工廠內,一位名叫戴修的火炮製造師,正在和喬納森幾人,研究減輕火炮重量的事情,幾位洋專家,已經是焦頭爛額,他們認為的神兵利器,到了安徽巡撫的眼裏,總是能挑出來毛病。

其實這些火炮的射程,確實已經超越清軍的火炮,在“銅陵事件”中,琦善就對這些火炮,表示震驚,他自己的“老古董”,還沒夠著對方,結果對麵打來的炮,一炮就砸沉一艘小船。

這種火炮已經較為先進,所以洋專家們,實在是無能為力,一時間,研討會變的很冷清,大家都是唉聲歎氣。

戴修也是沒想到什麼辦法,剛好又內急,和喬納森招呼下,就起身去了院子裏,路過一口井時。戴修看到一位熟悉的大嬸,正在把一個木盆,底朝上的舉著,對著陽光的方向,似乎在找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