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四年(耶元161年)春,張涵快四歲了。
翠姨終於如願以償,在去年中生下了一個兒子,張涵的這個弟弟被張何命名為律,即張律,有自我約束的意思。
而張王氏也在年終生下一子。不幸的是,這個嬰兒胎位不正,張王氏努力了好久,才把他生下來。但嬰兒的身體在此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損傷,生下來沒幾天,就死了。張何都沒來得及給他起名字。
張王氏感到非常傷心,但她表現的卻很堅強,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然而,張王氏在私下裏,還是不時的流露出悲傷的神情。
在這個時期,張涵全然不顧別人的阻攔,每天依然到張王氏的房中學習,並逐步開始展露了他講故事的才華。他在前生除了泡吧,也曾花費許多時間在那些亂七八糟的小說上,故事有的是。
於是,他給張王氏講《列那狐的故事》,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講《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講《辛巴達航海》,講《舒克和貝塔》,……
張王氏開始並不在意,對她來說,寶寶在她麵前比比劃劃,竭力想讓她開心,就已經是個很大的安慰了。
不過,這些來自異域的神奇故事,很快就抓住了她。她真想每天一直聽寶寶講下去,但她迅速意識到,這要花掉寶寶很多時間的。在張涵的強烈要求下,也由於她很喜歡這些故事,她與張涵約定,每天隻講一個故事。
有時候,張王氏也很好奇,這些神奇的故事都從哪裏來。張涵就指著自己大大的腦袋,告訴她,根本不用花時間想,每天自己產生一個。
張涵確實毋須多少時間,這些故事都裝在他的心裏,就算有什麼記不清楚的,隨便編一編也就是了。安徒生算什麼,連母親張王氏的一根頭發都比不上,他肆無忌憚地隨意剽竊著眾多大師的心血。
這些故事吸引了眾多人的喜愛,在張王氏病好以後,也沒有停止。每天下午時分,就有不少人假借各種名目聚到這裏,等著聽張涵講故事。對聽者來說,張涵虛構的那些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
在起初的時候,張涵還把故事的範圍限定在外國童話。童話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人物及情節都很單純,這很好的解釋這些故事來自於他的腦海裏。
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他的童話故事漸漸枯竭了,而每天編一個不同的故事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不得不把《海的女兒》等容易引起懷疑的愛情故事,也拿了出來,其他的《冰風三部曲》、《暗黑精靈》、《哈裏·波特》,諸如此類,無一漏網。
不過,不管怎麼樣匱乏,幾年後甚至開始講《盤古開天》、《孫大聖大鬧天宮》、《封神演義》,還有玄幻小說、奇幻故事,張涵卻也從來不講什麼穿越、重生之類的,這是個禁忌,是他的秘密,絕不會告訴任何人。
這話扯遠了。
張涵四歲的時候,拜了第一位老師,算是應了他抓周時的理想,開始學習武藝。
在大漢國,這是很平常的事。鄉射是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打獵也是如此。隻要家裏有能力,都會送孩子去學習一點兒武藝。張何小時候也是如此,他自己就射的一手好箭。重文輕武,那還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