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仆婢[下](1 / 2)

張何沒多少雄心壯誌,也非喜新厭舊之人。若非父親的要求,他寧願待在家中。此次一回來,便又與張王氏膩在一起。多少年的夫妻了,張何還是喜歡與張王氏膩在一起,待在一起默契十足,不用廢心思,很是舒適愜意。不幸的是,張恒年紀還小,今年剛好入了族學,如今見了張王氏是倍感歡喜,整日粘在母親身邊,一點兒也不知自己這個燈泡有多礙眼。張恒這個燈炮,與當初張涵又不相同,令張何甚是頭痛。

張涵滿心地不喜,也看不下去了,便把張恒抓到旁邊,恐嚇了一番。族學之中,已將十歲以下童子納入訓練體係,張涵的‘凶惡’,張恒也是見識過的,自然乖乖從命。這樣一來,張何才鬆了口氣。

鬱悶歸鬱悶,張涵努力地調節自己——大年裏生了一肚子悶氣,他可不想回到族學還如此。

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成有成的法子,不成有不成的辦法,活人還能叫尿憋死。哪兒有事事都如意的。這輩子運氣就不錯了,如今無非是多花點兒時間,多費些兒功夫。何況,再不如意,日子總要過的。

這麼一想,張涵倒也心平氣和了。族學、小作坊、灌鋼、植物園和冶煉作坊,雜七雜八的事多了,忙了段時間,事情也就淡了,人又便恢複了活力。

張涵把這事放下了,張昭和項讓卻關心著呢!

熹平二年(173年)七月初,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家中來人捎話,說張昭老太爺想他了,要他回去一趟。

張涵不知道有什麼事,卻也不敢怠慢,就頂著正午的太陽,騎著大黑一路煙塵跑回了張塢。他還是好的,不過一身灰土,劉文標緊跟在他後麵,都成了個土人了——自從上回劉文標被張涵甩開以後,張王氏就給他換了匹駿馬,現在他是能跟上了,可憐這灰就吃的更多了。

張涵梳洗過後,又換了身幹淨衣服,頓覺渾身輕爽,眼看已是日頭西垂,他趕緊來到了祖父院中。照例給祖父見過禮,又給項讓行禮,這一番行禮結束,張涵才老老實實坐好。

張昭先問了幾句周南先生(岑晊)的情況,又說了陣兒閑話,才說到今天的正題。

“騶縣張氏這幾年來,漸漸興盛,祖父心中很是安慰……”

不過,張氏興盛了,往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張家大宅已經有些兒年頭沒修過了,家中的仆婢數量也不多。有時侯客人多些兒,往往就忙不過來,偶爾還會犯錯誤,令人笑話。這樣下去可不行,祖父打算,把張家老宅好好修繕一下,再另選一處莊園,修些兒亭台樓閣,客人來了,也好有個地方接待。

這麼的話,就需要很多的奴婢。騶縣張氏千年以降,都是耕讀傳家的衣冠望族,家裏的仆婢總要有些分寸,會做事才行。而且,張涵年歲也不小了,家裏的事情也該出把力了。修宅子的事情,不用他來管。婢女的事情,也無須張涵操心,至於男仆嘛……

張昭說了好一會兒,張涵越聽越不對,話裏話外的意思分明是……

張涵偷眼去看張昭,發現祖父正笑眯眯的看著他,忍不住心頭一熱。

在新年裏,張涵忙忙碌碌,空閑時間並不很多。可是,一有空閑時間,每天入睡以前,張涵都要反複琢磨那事。思來想去,張涵沒有得出一個結論——不是想不出原因,而是原因太多,無法確定是哪一個。但是,張涵卻已把這事的前前後後掰開了揉碎了,分析的通通透透。

張涵不是那種聰明絕頂,一步七計的人,但他也不傻。隻是自降生以來他處處順心,又總以為,張家(早晚)是他的,故而一直沒有往其他方麵想,自然就考慮不到張昭會否起了猜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