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社會主義[下](1 / 2)

“那倒也不是,不過,多少可以參考一下……”

張家勢力再大,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建堅城要塞,那不等黃巾之亂,大漢官軍就先殺過來了。而張涵說的參考也是胡扯,待天書出來,張園已經建完了,馬後炮如何參考?所以,他越說聲音越小,歸根到底,他就是覺得不安全,不願意家人搬過來。

“好吧!過一陣兒,再在張園修個內塢。把賓客都安排在莊中居住,親朋好友才安排在外塢,這總行了吧?”

張昭也知道孫子的心意,再者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就順勢鬆了口。

“嗯,嗯,全聽祖父的安排……”

“哼!是聽你的安排,還差不多。”

“孫兒可不敢當,不過是關心家裏的安全而已。”

張涵可不怕祖父,笑嘻嘻的應了句。說了幾句閑話,張涵重新回到正題上來。

“太平道的事,說難辦是難辦,說好辦也好辦。

張家的攤子鋪的很大,根基卻在魯國。隻要魯國穩定,張家就不會有大事……”

張昭點點頭,這話是對的,回頭給丁跬買個魯國相,應該就可以了。張涵不知祖父是怎麼想的,但見他點頭,就知道他有了主意,便不多說。

“剩下的,就是張家內部事務了。這個不難,宗教給人的好處都是虛的,張家掌握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張家趕走幾個信黃天泰平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放棄。可慮的是,隻怕有人暗地裏與人通消息……”

張家見不得光的事情不在少數,這話一說,幾人臉色都不怎麼好看。

“當然,魯北(鋼鐵)、卞東(琉璃)、卞南(小作坊)、海曲(鹽、船)、海東(蔗糖)、博東(瓷器)和牟中(蒲陶酒),還有幾個養馬的莊子,都很重要。不過,農莊裏大多數日常用品都能自給自足,在商隊成立以後,這些莊子與外界基本就隔絕了往來,外麵有家兵把守,往來的自己人也很少能直接接觸到莊戶,應該不會有事。

其它莊子,出了問題,也不會是大問題。

但說到底,堵不如疏。家裏的下人們,總要給他們找些事情才好。

涵兒有個想法,不知合不合適?

……”

張涵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把家裏的下人都分成級別,待遇福利都與級別掛鉤,有心思的,讓他們都用在這上,以免想這想那的。

“具體說來,涵兒把級別分為十五級,也可以說十六級。每五級一個台階,一到五級的,是普通下人;六到十級的算是管事,這個管事指的是管事級待遇,並不是說,一定得是管事;十一到十五級,則是管家。

凡是管家這一級的,家中子弟都可以進入族學學習。而管事這一級別,隻有做出特殊貢獻的,才會獎勵他自選一名子弟入學。普通下人就沒有這個權利了。然而,從事危險行業的例外。比如說,外出航海的,若不幸身死,張家不僅撫養其子女,還可以在其家中選一名子弟入學。

普通下人也不是最低等的。最低級的,是剛到張家的,他們沒有級別可言,待遇也是最差的。他們不慮挨餓受凍,但隻能吃糠咽菜、穿粗麻布衣服,子弟也不能參加奴婢的選拔……

這一級別是最好升級的,隻要不犯錯誤,期滿一年,即可升為一級。就算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隻要不被趕出張家,在這一級別最多也不能超過兩年時間。類似采礦和船隊等危險艱苦的工作,待遇也要特殊照顧,可以不經曆這一級。

而且,在所有的待遇中,醫療要例外。家裏凡是生病了的,無論哪兒一級別,還是沒有級別的,大夫都要盡力醫治,不可以不管。一方麵,防疫是個大事;另一方麵,黃天泰平以此傳教,這裏不能給他們留下口子。

這樣一來,大夫肯定就不夠用了,需要訓練一批。另外,我對家裏大夫的醫療水平不放心,是否應該從族學選幾個聰明伶俐的少年,甘辭厚幣送到各地名醫那裏,好好的學習一下?

還說級別。級別間的待遇要拉開,如,一級為一,二級是一點二五,……,五級為二;六級為四,七級為五,……,十級為八;十一級為十六,十二級為十八,……,十五級為三十二。並按從事的勞動不同,再給予不同的報酬。具體可以分為:級別待遇、崗位待遇和獎勵待遇等若幹種。當然,這些隻是個假設,是否真如此,落實中還須細化。

大致說來,家中絕大部分人的待遇是不變的,不能改過以後,生活不如以前了,應該依然維持原樣。工匠的待遇要好些兒,那就從二級,或者三級開始,學徒另算。還有船隊的,也是如此……

升級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能力,另一種是肯幹活的,前者升級肯定會快些兒,後者沒有其他升級辦法,但不犯錯誤,也可以靠年限升級,服務年限越多,待遇越好……

等級不可繼承,但是,家生下人一開始就是一級的,管事級子弟可以提升一級,即從二級開始,管家級子弟則可以提升兩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