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1 / 2)

實戰這東東是要死人的,張涵在族學裏是花了大量心血,每個學子都識文斷字,學習了五年以上,武藝嫻熟,張涵再準備廣種薄收,也舍不得拿他們冒險。張涵沒有另一個五年了。但實戰這一關是必須得過的。每人一套鐵甲不是問題,再多幾百套,張家也拿得出來,問題是張家不敢拿出來。張涵就給學子們配備了精製的鎖子甲和特製的內衣——混合了柞蠶絲織造的細麻布極為致密堅韌,可以抵禦弓箭。在適當的時候,他還會配些兒簡陋的皮甲和盾牌。

小作坊的機械化程度始終不盡人意。車床以麻繩牽引,工匠用手持刀具切削,隻能造個箭杆、木棒什麼的。螺絲是套扣的,螺母是鑄造的。螺杆、荊輪、軸承和齒輪等零件,都在實驗研製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就曲折了。水壓機之類的,都是傳說。鎖子甲的小鐵環用杠杆錘衝壓出來的,但使用人字齒輪的杠杆錘隻能衝壓些兒小零件。直到最近確定了幾組齒輪的外形,鑄造出一批耐用的齒輪後,才製造了大型杠杆錘——能夠衝壓頭盔、麵罩和板甲的大甲片,可以批量生產板甲。

在此之前,張涵也讓人用手工打造了幾件全身甲和板甲。然而,這些盔甲都被他收藏了,並沒有流傳在外,也沒幾個人知道。連玄甲(鐵甲)都不能公開穿出去,張涵自不會把這些盔甲傳出去招災惹禍。

“走吧!都在裏麵等你們呢!”

幾個人說了陣兒閑話,張涵與兩人一起進了卞南莊,張奐和伍子方是最後抵達的。張澗,張超、張憙等人早就回來了,加之,張涵這兩年挑優秀學子留任的,二十個餘人濟濟一堂,把正堂裏擠滿滿的。眾人許久未見,都忙著敘舊。

“好了,安靜,安靜一下,都坐好了,要敘舊一會兒再說,先說正事……”

張澗說了兩遍,屋裏才靜下來。

“十七,你看……”

“三哥,這一年多,族學變化不小,你也都知道了,你就把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張澗過去這段時間裏,多半也在外麵奔波,三個月前才回來。細數起來,族學裏資曆較老的,在這兩年裏,都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族學。張奐加入了魯國郡國兵,伍子方遠走邊郡,張超上雒陽為一太學生,張憙外出遊學……反正,到了熹平六年的夏天,就全都不在族學了。

自從張涵意識到,自己留在族學的時間會越來越少,終究是要離開的,他就決定,將族學中所有這些老資格、威望高、當過教師的,全部以各種名義派出去。張涵不是不相信他的朋友,但不經過考驗,他也不敢說誰是完全可信的;而經過了考驗的,又不是朋友了。張涵不會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他並不想考驗他的朋友,也不會給他們機會。張涵越來越像一個大漢國人,但在內心深處,他依然如故。

對著張澗說話,張涵說的很直白——“天下將亂,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在此時!”把張澗派出去容易,但不傷感情,不令他覺得生份,就需要一個非常恰當的理由了。張涵想了很久,決定讓他主持建立一個情報網絡。

張家已經有一套商業情報網了,但那是半公開的,有心人都知道,一旦真有事情,根本指望不上。張涵準備重新建一套情報網,規模不用大,最初有二三十人即可,這個情報網平時處於半休眠狀態,隻是潛心發展,一部分很少活動,另一部分幹脆就不活動,直到需要的時候,才發揮作用。張涵邊說,邊遞了一疊資料給張澗——所有參與商業情報網的族學子弟,都被要求每三個月提交一份觀察報告。

張涵要人手有人手,要錢財有錢財,自是不甘寂寞。在張家發展勢力,基本已經到極限了,再發展下去,就要靠時間慢慢滲透了。自然而然,張涵就把目光轉向大漢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個小小的情報網是張涵的第一步嚐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隨後,張澗便時而跟隨著商隊,時而獨自遊學,往來於大漢國的南北各地,親自安排了二十六個人潛伏了下去。這些人都來自於張涵訓練的仆役中,識文斷字,學習過繪製地圖和收集情報。他們每人都得到一筆錢財,有的扮做小行商,有的開了家小酒肆,也有的充作商人深入北戎南蠻與之交易。因為沒有刻意收集情報,也沒有迫切目標,除了一人意外身死外,其餘人都順利的落地生根了。

萬事開頭難,為了這個底子,張澗忙了整整一年多,才把順利完成此事。待到他重新歸來,族學已是麵目一新了。族學裏這些小先生們陸續離開,張涵便很自然地在族學畢業的學子中,挑學問好的,能力出眾的,來頂替他們。這些人都是十七八歲,二十來歲,是張涵親自帶出來的,又是他一手提拔的,這樣一來,張涵離開後,在相當長時間內,也不用擔心他的影響力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