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後路[下](1 / 2)

“這兩年,海曲造船場已經能造千石以上的大船了……”

造船非常複雜,工匠技術水平要求也很高,從建寧四年(171年)在海曲設造船場起,已經有八年多了。最初一兩年裏,造船場隻能造些漁船,隨後嚐試著建造些三、五百石的船隻,培養工匠,熟悉完善造船技術。到了前年,海曲造船場便開始嚐試建造著千石的船舶。從技術水平來講,船廠的工匠在大漢國不過是中上而已。但采用了龍骨、水密艙、輪舵、舷窗等設計以後,張家船場所造船舶就一躍超過了所有的船,速度更快,船體更堅固,更能抗沉,也更抗風浪。

“……,新造的船很適合遠航,去年船隊到達三韓以後,你四伯就動了心思……”

三韓就是辰韓、馬韓和弁辰,位置就在後世的朝鮮半島南端。船隊到了這裏,距離倭,還有東沃沮,就都不遠了。以前張家的船小,不抗風浪,一直以來航行的範圍有限,以南方為主。大體說來,在交州日南郡一帶,連馬六甲都很少去。

經營船隊的利潤十分豐厚,十倍的利都不希奇,張平也是很有眼光的人。如今擁有了大船,又打通了北方航線,張平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決心大幹一場。

“……你四伯打算在南邊的夷洲和北邊的耽羅,設立港口……”

張昭說著就把放在一旁的海圖展開。耽羅島位置臨近三韓,距離倭也不遠,上麵生活著高乙族人,人口不多,所有部族加在一塊,也隻有一兩千戶,夷洲靠近交州,麵積廣大。張涵根據海圖估計,耽羅島應該就是後來的濟州島,夷洲則是台灣島了。

“……,這兩座島嶼的麵積都不小,尤其是夷洲,麵積廣大,土地肥沃,就算生活十幾萬人,都不成問題……”

張昭意味深長地說道。張平的打算,與張昭不謀而合。張昭對大洋洲之類的蠻荒之地不感興趣,但夷洲各方麵條件都不錯,距離大漢國不遠,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夷洲和高乙島地處海外,一片荒蕪,就算占據下來,也沒有人會注意。張昭人老了,沒有那麼些雄心壯誌了,隻想好好過日子,但張家到了這種地步,已經是有進無退了。況且,亂世將臨,張昭這是在為張家留下一條後路。

張涵暗自點頭,狡兔三窟,留下一條後路總是好的。別的地方他可能不知道,但台灣他不會不知道,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別說是十幾萬人,就是幾十萬人,上百萬人,也一樣能養活。

“哦,可是夷洲出了問題?”

“正是如此!”

建造港口,雖然很重要,卻並不是什麼難事。今年年初,張平帶著船隊去了北方,就把夷洲港口的事交給了得力助手黃庭真。船隊經過三韓、倭和東沃沮,一直航行到挹婁。挹婁人好為寇盜,尚勇力,擅射箭。張平帶著人與之打了兩仗,仗著船大,占了點便宜,卻沒能做成生意。不過,從來沒有船隊來到這麼遠的地方。船隊此次的利潤多達四十倍,王眸那塊狐狸皮便是來自東沃沮。同時,張平與耽羅島高乙族高部拉上了關係,獲準在島上建造碼頭。

在耽羅島南部海岸線平直,惟有中間有一個不大的海灣,張平就把港口選在了那裏。耽羅島的建設很順利,但夷洲那裏卻出了問題。

黃庭真得到了命令,就帶著船南去。在夷洲北部一條大河河口,黃庭真派人砍伐樹木,準備建起碼頭和寨子,然後再正式建個港口。夷洲氣候怡人,物產豐富,黃庭真到的當天,船員們就打到了幾頭糜鹿——鹿在夷洲遍地都是。不過,黃庭真很快就發現,夷洲也不是那麼美好的,船員中不斷有人打擺子——感染了瘧疾。

“……,夷洲的疫病很厲害,感染的人很多,隨船攜帶的藥酒迅速消耗一空,也還是死了不少人,然後再次感染……”

“難道黃庭真沒有在碼頭附近滅蚊嗎?”

“滅了,怎麼沒滅?沒有滅蚊的話,早就在夷洲待不住了。不過,建港口是需要木材的,而且……”

張涵明白了祖父的意思,建港口需要木材,總不能都靠外運,勢必要就地取材——到樹林裏麵去砍樹。再說了,張昭是想給張家留條後路,如果不能夠改善療效。在夷洲隻能活動在碼頭的話,同樣無法在夷洲紮下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