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醫園占地方圓百畝,本來是屬於左丘氏的一個小農莊。在田文去職以後,左丘氏生怕殃及池魚,知道張涵正在找地方建園子,便把農莊整個送上門來。張涵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並象征性給了五萬錢——“左丘家的好意,我心領了,但錢總是要付的。”左丘林陪著笑,連聲稱讚張涵清正廉潔。兩人目光一錯,都知道奈何不了對方,談話便愈發融洽了。
神醫的影響力超出了張涵的想象。自從華佗來到青州以後,刺史府門庭若市,前來求醫的人絡繹不絕,就連齊王府都派人前來,邀請華佗去給給劉喜看病。華佗一說開園授徒,上門求學的人更是無以數計。有的書香人家子弟也動了心,大夫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既然做不了官,成為神醫的弟子也是不錯的出路。
張涵早知此事,華佗一到,就立刻要家中從族學精選了三十名十歲上下,對急救有點天份的少年,送了過來。結果,華佗一開園,就收到了一百多人。華佗很少收弟子,至今也隻有兩名徒弟——廣陵吳普和彭城樊阿,沒想到這一收就是上百。這麼多人,華佗自然教不過來,便模仿大儒的私人精舍,將醫園分為內外。日常跟隨華佗學習的,隻有他的弟子,其餘人都由華佗的弟子教導。不過,華佗每兩次休沐(十二天),會抽出一天來公開講學,並解答疑問。
理所當然,華佗得到了他此次前來的目的——醫書。張涵把張家收集的醫書都抄了一本,交給了華佗,那幾本天書也不例外。當然,有的藥方有重要的軍事用途,被張涵刪節掉了。好在對華佗來說,那些醫學理論更重要。
孫良棟是張家族醫孫大夫的長孫,對張氏醫書鑽研最深入的幾人之一,他的醫術可比他祖父強多了。張涵有意讓他領人在青州改良瘧疾藥。在他與華佗交流中,華佗無意中發現,孫良棟的醫術也不錯,對天書也有過深入研究,便把他留在了醫園。在孫良棟的爭取下,瘧疾的治療正式成為醫園的研究項目之一。
華佗擅長外科和婦科,在孫良棟的建議下,華佗又增設了解剖課——牛山上的兔子和青蛙算是倒黴了。同時,針對每個病例,都要求記錄在案。孫良棟拿出了一個詳細的醫案,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狀、病名、診斷、病因、治療、療效、預後等。
“大人,有事情直接對我說,可以嗎?”
“哈,是先生啊,”張涵幹笑兩聲,嘀咕道:“可我答應過不幹涉園中事務的,這不是怕你誤會嘛!”
“大人,有事情但管開口,合理的,華佗自會接受。”華佗臉孔一板,剩餘的話表露無疑——不合理的,少來開口,說了,我也不會答應的。
“是是是。”
華佗雄糾糾,氣昻昻,昂首闊步而來。張涵氣勢全無,誰也不是傻瓜,這才說了幾件事,就被一個醫呆子給識破了。
“大人,還有什麼意見,華佗洗耳恭聽。”
“這個,”張涵舌頭打結了,就是有意見,這一驚嚇也想不起來了,“哎,張涵倒是有個奇怪的想法,開刀手術,是需要熟悉人體的,這一刀下去,該用多啊的力氣,切多深,要是有經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