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屠殺(1 / 3)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十二日。

悶熱的空氣包裹著身體,呼吸都有些粘滯,一陣大風忽起,卻也是粘乎乎的,大片烏雲由東向西奔騰而至,黑鴉鴉的壓在人頭頂上,天空眼看著暗了下去,午時才過了一小會兒,就似乎到了傍晚。

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上劃了一個“之”字,緊接著一個炸雷,雷聲一陣緊過一陣,一遍遍從頭頂滾過,“轟隆隆……轟隆隆……”,街上的行人不由分說都加快了腳步,雨點轉眼便落了下來,頓時,狂風呼嘯著,大雨傾盆而下,路邊的小樹被風壓得直不起腰來。

雨點“霹靂啪啦”的落在屋簷上,甩在樹上,打在地上,濺起一層白茫茫的水霧,暴雨像巨大的瀑布,扯天扯地的連在一起,兩步外就看不清人影。

“奇怪!秋天竟下了這麼大的雨,可不要發大水……”

張涵喃喃自語道,一陣輕風卷著雨水撲麵而來,打濕了他身前的衣衫。窗外灰蒙蒙一片,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北海相說了句什麼,張涵沒有聽清,把喧囂的雨聲關在窗外,轉回身來,繼續被雷聲打斷的談話。

“張大人,你剛剛所說的,我沒有聽明白,能否麻煩你再說一遍?”

張涵無語了,不過對於北海相來說,這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上一次,張角造反,結果濟南唐周出首告變,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名冊,青州黃巾未等起事便被鎮壓了。這一次,青州黃巾造反,又一黃巾高層叛變,再次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名冊,以供鎮壓……咳,這事是有點巧。

“吳大人,事情是這樣的……”

張涵隻好重複了一遍,這一回,則是一個在偉大領袖靈帝的感招下翻然悔悟的黃巾好青年的故事。

北海相的臉色很是古怪,在偉大領袖的治理下,大漢國四處起火、八麵冒煙,感招個鬼……張涵話中的戲謔之意,他是聽的出來的,當場駁斥吧,張涵一直在誇靈帝,不駁斥吧,怎麼聽這話都與靈帝不貼邊。

北海相索性拋開細枝末節,隻關注其中的重點。這樣的事情盡管很離奇,但是,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北海相也隻好感歎,自己沒有張涵的狗屎運,積極主動要求參與到其中……

不過,北海相也提出了一個要求。

“張大人,烏桓人已經退走了,郡國兵何時能夠返回?”

去年八月,烏桓峭王部侵入冀州,攻掠鬲國的時候,張涵調集了各郡國兵,以備萬一。時至今日已經將快一年了,峭王部也有四個月沒有犯境劫掠了,有消息說,烏桓人已經返回了邊郡。所以,北海相的這個要求很合理。

“好吧!”

張涵爽快的答應下來,在郡國兵整訓期間,張涵像以往一樣——上午整訓郡國兵,下午處理公文,晚上給軍官們講課,夜裏有時就睡在了軍營之中。軍隊的訓練艱苦,夥食豐盛。經過這一年的整訓,這些郡國兵張涵不敢說如臂使指,但指揮起來,也是得心應手了。需要的時候,張涵相信,這些郡國兵會更願意跟隨自己。目的既然已經達到,張涵也毋須再留下郡國兵了。

“不過,為避免打草驚蛇,還要等黃巾之事以後,再返回……”

“那是當然!”

北海相不是不明大體的人,此刻黃巾必然緊盯著郡國兵的一舉一動,確實不方便有大動作。

每年八月,刺史巡行所部郡國,錄囚徒,考殿最,為明年年初詣京都奏事做準備。這是刺史的基本職責。為了不引起黃巾的懷疑,張涵裝作對黃巾的舉措毫不知情。於八月初,離開了臨淄,開始巡行。當然,為了防止黃巾的斬首行動,張涵除了隨身攜帶了兩百親兵,還全麵提高了麻雀的警戒級別,並在沿途安排好接應兵力。

拿捏好時間,張涵恰好在八月十日抵達了劇縣,這回事關重大,張涵總要與北海相當麵說清楚,才能放心。當然,對其他太守國相,張涵也親筆寫了書信,並派遣從事與之勾通。

中平五年,八月十六日。

宋開清板著張臉,快步走過裏門,沒有像往常那樣與陳監門打招呼。陳監門有點疑惑,卻也沒有放在心上,不知道老宋怎麼了,如此憂心忡忡的。還真別說,宋開清心裏還真有事。自從家裏悄悄住進了那幾十號,宋開清的心就一直懸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話如何,宋開清心裏也沒底。中黃太乙倒是很靈驗,但蒼天也不是吃素的,黃天能不能立,宋開清也是忐忑。無論如何,造反是要掉腦袋的。甲子年天下沒能大吉,大賢良師張角卻是完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