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六章 動員(1 / 3)

“嗵嗵嗵……”

一陣兒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腳步聲來到門前便止住了,隨即,有人把房門砸的“哐哐”響……

“誰呀?!”

許攸睡的正香,猛然間被人吵醒,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聲惡氣地問道。睡在他旁邊的侍女也被驚醒,十六七歲的年紀正是貪睡的時候,她迷迷糊糊中翻了個身,捂住耳朵,露出大片的白皙豐膩,嫣紅的蓓蕾隨著雪丘微微顫動,看的許攸目光一凝……

可惜!沒有時間了,清醒過來,許攸立刻聽見了許多聲音,低沉的口令,嘈雜的呼喝聲,還有零亂的腳步聲,他迅速判斷出形勢不妙。苦笑了聲,許攸在那誘人的果實上揉捏了兩下,命令痛醒的侍女服侍他穿衣服。

“不知是哪位將軍前來,還請稍等片刻……”

許攸邊伸開手臂,穿上袖子,邊高聲言道。

砸門聲停止了,繼而一個男子朗聲說:

“許子遠,張青州大人有請,還請從速更衣!”

聽見這個聲音,許攸略一分辨,就已知道,來人是張涵的親軍小校——太史慈,也是張涵手下得用的人之一。許攸稍為放心,想來張涵對他還是頗為重視的。來人身份多少有一點,行事也就會有分寸。如果來人是個不知名的小吏,恐怕他的下場就極為可悲了。

走在眾士卒中間,許攸表現的悠然自得,談笑自若。在從容不迫的掩飾下,他的腦海裏卻在翻騰。太史慈守口如瓶,他並沒能探聽到什麼消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張涵的態度竟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許攸早知道,臨淄之行會有風險。

當然,從張涵的行事和性格,許攸判斷風險不大。要不然,他才不會來的。事實證明,許攸的判斷沒有錯。在臨淄,他的到了與身份相稱的接待。憑著良好的口才,他舌戰群儒,把張涵的幕僚們說的是啞口無言。張涵也就是笑笑,並沒有放在心上。大漢國的教學盛行問難製,就是講學者站在上麵,任由眾人提出各種疑問。所以,大漢國的名士們,多有優秀的口才。不過,張涵心中自有定見,非是言辭可以打動的人。

坐在馬車裏,聽著車輪碾壓在青石路上的轔轔聲,許攸陷入了沉思。

在光和年間,許攸便曾到過青州,臨淄的繁華整潔和不其濃鬱的學術氣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戰亂席卷了司隸和關東諸州,青州卻依然如故。從凋蔽混亂的兗州,進入安然有序的青州,對比真是太鮮明了,令人不由自主輕鬆下來。可惜,梁園雖好,非是故鄉。許攸在安享太平的時候,也在細細觀察著青州,估計著青州的戰爭潛力,以及張涵可能的心態。

許攸最羨慕的,也最擔憂的,就是青州的人口,簡而言之一個字——“多”。類似冀兗等州那樣,百數十裏荒無人煙的景象,在青州絕對看不到。據說東萊的人口少些兒,有百裏一村的,許攸沒有見過,他一路行來,村莊相間最多也就二三十裏路。道路兩旁,良田隨處可見。這不免令許攸總是在猜測,青州到底有多少人口?七百萬,八百萬,還是一千萬……想到這個數字,許攸忽然覺得頭痛,這可以征集多少軍隊呀?

張涵嚴厲法治,收買民心,所謀非同小可。但是,張涵似乎暫時沒有西進的打算,也令許攸稍感安慰。然而,每每想起青州隨時可召集百萬大軍,這一絲安慰便消逝的無影無蹤,真應該象曹操建議的那樣——回兵東向,直指青州……

“許子遠,你說袁本初有意與青州修好,那你能否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從扭曲變形的人頭上,許攸依稀辨認出了麴義的影子,許攸心中一驚,幹巴巴地說:

“……,我不明白將軍的意思……”

“許子遠,麴義冒充冀州軍,襲擊我青州使者的隊伍,你有何話說……”

“這是麴義將軍嗎?我不認識他……”

許攸又驚又怒,也沒忘了先撇清自己。驚的是,麴義竟被陣斬了。而怒的則是,這次行動無疑大大增加了他的風險。隨即,他便套一推了事。

“再者說,麴義將軍是韓馥的愛將,與我家主公又有什麼關係……我要見張青州,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張超冷笑一聲,“主公有大事在忙,哪裏有時間見你,來人,將他給我拖下去……”

頓了頓,張超才繼續說道:“好好審理一番……”

“……年初減免了稅賦,今年的收入要少許多,僅更賦(即代役錢)一項,預計就要少征11萬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