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兒大風過後,天空中的朵朵白雲,都遠遠漂走了,晴空萬裏,明媚的陽光無拘無束灑向大地,將山川河流草木都籠罩在一片光明之中。
公孫瓚站在帳外,溫暖的陽光撒在他的臉上,令他情不自禁舒展開緊蹙的眉頭。在寒冷的北國,人們向來喜歡溫暖的陽光。這是老天爺賜給的禮物。
想退,哪裏有那麼容易的事,天下四角四邊一中原,無論是誰占據了冀州,都不會放過燕、代之地,若不能趁青州立足未穩行動,也就不要談什麼將來了。想不到,袁紹竟如此無能,連戰都不戰,就退向豫州了。早知道,說什麼也要與青州一戰……到如今,也不要想什麼坐山觀虎了,在這片土地上,勝者生、敗者死,如此而已。
公孫瓚昂然直入帳中,眾將校早已等候多時。公孫範是他的堂弟,當初落泊之時,少有的幾個親人之一;嚴綱跟隨他時日已久,那時被圍於遼西管子城,嚴綱便一直隨在他身邊,不棄不離;田楷……
公孫瓚來到上首,環視了一周,嗔目厲色:
“張涵興兵十萬,你們怕了嗎?”
“怕?怕個鳥!當初丘力居十萬大軍,我嚴綱也沒有怕過……”
“一群乳嗅未幹的毛孩子,我們會怕?怕……”
“就是!青州兵算是什麼東西……”
……
帳中一靜,隨即眾人便一起笑罵起來。都是刀山箭雨裏殺出來的,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再說,邊兵對內地的郡國兵素來是瞧不起的。
公孫瓚形容稍緩,朗聲說道:
“我昔日驅叛胡於塞外,掃黃巾於孟津,當此之時,天下指麾而定……”
亂世降臨,健者為雄。進則封侯拜將,封妻蔭子,退則身死族滅,死無葬身之地,公孫瓚是不可能後退的。
張涵,戰爭可不是比兵力和武器裝備……
八月二十三日,公孫瓚聲東擊西,渡過了漳水,兵鋒直指下博。青州騎軍趕到時,公孫瓚一萬騎兵的大部已經過了河,雙方激戰一場,各折損了數百人馬,騎軍在死傷人數上占了點兒小便宜,卻失去了半渡而擊的機會,終無法阻止公孫瓚渡河,,隻得退回下博大營。
公孫瓚一路推進,在漳河水不遠處的一片高地上,安下了營寨。兩座大營距離約有五六裏之遙。
隨後的幾日裏,騎軍與公孫瓚的騎兵不斷發生小規模交火,雙方努力截殺對方的斥侯,並竭力收集情報。在這場決戰前的熱身戰中,騎軍憑借著堅固的鎧甲、鋒利的橫刀和歹毒的騎兵弩,以微小的傷亡,占據了優勢。公孫瓚遂派出大隊騎兵,對騎軍進行了瘋狂的掃蕩。公孫瓚的騎兵一直推進到下博數百步遠,張奐據營堅守。公孫瓚指揮著步騎攻打了兩次,下博大營無懈可擊,公孫瓚折了數百人,並沒有取得進展。
一時間,公孫瓚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青州兵的單兵作戰能力也許不如邊軍,但其據營以守,堅固的鎧甲和精良的武器,足以彌補一切差距。公孫瓚不可能用自己的士卒,去填平下博大營外的溝壑。時間愈久愈不利,青州兵隨時都可能前來增援。公孫瓚心急如焚,但別無它法,他隻好命令騎兵不斷出擊,截斷了下博與信都的聯係。公孫瓚緊張地收集著情報,圍城打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