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六章 墾荒者(1)(1 / 3)

初平元年年底,張涵整頓青州軍,淘汰老弱,為了安置這些被淘汰者,遂成立了軍屯。時間如水,轉瞬即逝,一晃已有兩年之久。軍屯既有地方性——以生產糧食為目的,但軍屯同時也是軍隊編製,具備了相當的保密基礎,張涵調集了大批種田好手,在此廣泛應用了成熟的農業技術,軍屯隨之成長為財政收入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於曆史原因,也由於大河的影響,在相當一段時期,青州的防禦重心在西部的平原郡。因此,軍屯起初的地點便選在了平原郡。這和冀州的軍屯選在中山國、常山國這種危險地域,是一個道理。

平原城的附近,也設有這麼一座軍屯——廿三屯。廿三是它的軍隊編號。像所有的軍屯一樣,廿三屯的村壘被設置在臨近水源、居高臨下的向陽之地。近處是田地,遠處是丘陵,再遠出的樹林一直蔓延到小山丘上。

秋收過後,糧食都已經收割完畢,秸杆也被切碎了,或為飼料,或與牲畜的糞便一起,被投入到沼氣池中。田地被重新翻過,隨便種植了些兒綠豆﹑小豆﹑芝麻﹑苕子什麼的,以求肥田。到了十月,田地裏有是一片綠茵茵的,與遠處丘陵上的苜蓿交相輝映。

揮舞著鐮刀,在大片苜蓿叢中忙碌了半天,田老二直起身來喘口氣,遠近一片綠茵,猶如花花綠綠的毛氈,厚厚的鋪在地上。這也不算什麼,聽去過琅邪的人說,那裏的丘陵上,遍地都是苜蓿,要不,就是大片大片的櫟樹林。那裏平地很少,到處都是丘陵,一眼望去,簡直是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

“快幹活!幹活慢點不怕,別老歇著,滿兒,以後就要靠你自己了,你要記著,活幹完了再歇息……”

田老二一轉身,正好看到兒子田滿站在山坡上,不知在看什麼,似乎有一會兒,不由大聲念了幾句。

“知道了,爹!”田滿邊應著,邊嘀咕著,“二十畝苜蓿田,有三十斤苜蓿籽還不夠呀,割這麼些做什麼……”

“你這小子,別看管大人到處辦學堂,讓你會寫了幾個大字,論見識,你還差的遠呐!”

田滿的小聲嘀咕,都被輕風悄悄傳遞到了田老二耳邊。

田滿可不止是認識幾個大字,他上學堂時已經是四五歲了,年紀是大了點兒,但他學習刻苦,少說也識得千把字,能通讀一些簡單的文告,算是半個讀書人了。私下裏,田老二也頗以兒子為傲。不過,他嘴上可從來不會承認這一點。細說起來,田老二也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識得幾個大字的。

“怎麼?”田滿不服氣。

“滿兒,你真是讀書讀傻了,種田能掙幾個錢?那百畝田地就算都是上好的肥田,畝產七八石穀子,你又能賣出去多少錢?”

畝產七八石穀子,在軍屯裏也是高產量了。但是,一石穀子拉到集市去賣,也就是三十錢上下,再去了運費、市租和人工,也就合25、26錢,一畝地能賣出200錢,就算是極限了。

這點子帳都算過好多遍了,田滿一轉眼就反應過來了:

“爹,您是說種苜蓿?”

“那是!一畝苜蓿三畝田,兩畝苜蓿田就可以喂上一口豬,一口豬怎麼還不賣上1000錢,比種糧劃算多啦。而且,苜蓿田還省事,種上一次,便可以收割四五年……”

“……”

田滿眨眨眼睛,養豬一般用不上兩畝田,可就算一年養五十頭豬,那也是五萬錢,田滿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爹,那屯裏怎麼不種……”

田滿話說了半截,自己就反應過來了,心下懊惱。果然,田老二哈哈大笑:

“養豬再多,也不能當飯吃!”——田滿吸取教訓,在心裏念道,“誰說不能當飯吃!”

“這青冀一年要養活百萬大軍,還有幾百萬流民,可不是光吃豬肉,就能吃飽的……”

軍屯不是為了掙錢,它本來就是為了生產糧食而存在的。所以,每年田地裏種的糧食,都是規定好的,並不是屯民想種什麼都可以的。打個比方,軍屯便類似於後世的農場、兵團,也進行簡單的訓練,但以農場為主。

“既然如此,爹,那不如咱們全家人一起……”

“不要急!滿兒,我在這兒,大小也是個什長,掙的不多,一年到頭至少全家人也不愁吃穿。這是第一年,具體情況如何,誰也說不準。你先去探探路,如果確實能行的話,等你打下了根基,我們明後年再過去也不遲……”

田老二笑笑,把兒子拉到身邊,讓他坐下說話:

“滿兒,你學習很刻苦,當初在學堂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可你入學的時間也晚,學問在同齡人裏也不算出奇。咱們是寒家,不能與別人家相比。若是待在這裏,你這輩子,也就是個農戶……”

田老二說到這裏,不禁流露出一絲黯然之色,但他隨即便振作起來:

“不過,這回你去了冀州就不一樣了。冀州地廣人稀,管大人今年才在冀州辦學,那裏遠不能與青州相比較。今年是頭一年,大家都不托底。願意去冀州墾荒的人不是很多,選擇去冀北的人就更少了,憑著你的能耐,當個鄉吏還是可以指望的……”